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流变流体是一种智能材料,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其流变学特性能够实现快速、连续、可逆的调节,因而在许多工业领域受到广泛关注。论文综述了电流变流体的组成、主要影响因素及电流变效应的产生机理;合成了不同S/N比值的磺化聚苯胺(SPAN)粒子,并研究了其作为电流变流体分散相在电场作用下的电流变行为,主要内容如下:分别采用间氨基苯磺酸与苯胺共聚,发烟硫酸磺化聚苯胺,氯磺酸磺化聚苯胺三种方法制备得到了S/N比值分别为0.63,0.94和1.39的SPAN粒子;对聚合物分子的形貌结构,热稳定性以及粒子的电性能进行了检测与表征,研究了磺化方式对聚合物分子结构和溶解度的影响。以上述聚合物粒子作为电流变流体的分散相与硅油组成悬浮体系,考察了去掺杂程度,分散相粒子S/N比值,温度和粒子浓度对流体电流变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具有不同S/N比值的SPAN/SO体系均表现出正电流变效应,流体的剪切应力值随外加电场的强度增大而增大,表现为电致增稠;流体的表观粘度值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降低,表现为剪切变稀。同时,研究发现体系去掺杂程度对电流变性能存在一定的影响,表现为pH值越高,电流变性能越差。通过对比三种聚合物与硅油组成的悬浮体系的电流变行为,我们发现了分散相SPAN粒子的S/N比值对ER流体的电流变效应有重要影响,S/N比值越高,极化能力越强,体系内部纤维化链状结构越牢固,流体的电流变效应越明显。电流变测试结果还显示,体系粒子的浓度与静态屈服应力呈二次线性关系;同一电场条件下,静态屈服应力要高于动态屈服应力,二者都随电场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并且均与电场强度的平方线性相关(相关系数都达到0.99以上);温度上升,有利于增大流体的屈服应力。通过对比共聚(S/N=0.63)SPAN/SO,发烟硫酸(S/N=0.94)SPAN/SO和氯磺酸(S/N=1.39)SPAN/SO三种悬浮体系的电流变行为,可以得出,磺化聚苯胺类聚合物的S/N比值对体系的电流变性能起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