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生有一张不同的面孔?”——威廉·布莱克、身体与诗学身份认同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yang1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威廉·布莱克是一位伟大的具有革命性远见卓识的诗人。如今,虽然布莱克被冠以各种称号,被推上众星捧月的神坛;然而在他被大众知晓之前,他一生都为生存所困,其作品不被欣赏,被同行冠以“疯子”的称号。他其中的一首诗《为什么我生有一张不同的面孔》能很好地表达其人生及创作生涯。  “人之神形”是布莱克自命的中心意象和终极实在。身体是人类获得经验的基本,也是了解布莱克艺术和诗歌的基础。人类学家玛丽·道格拉斯认为“身体是一个模型,该模型可以代表任何有界系统。”身体的象征意义的范围是如此广泛,因此通过思考身体可以得出其隐藏在背后的信息。威廉·布莱克站在人生的边缘上以其独特的视角书写诗歌,并巧妙地将身体纳入诗歌,在不同的身体上写下各种符号,表达不同的思想;他关注的是处于“边缘”的身体,布莱克将其巧妙地融合于他的诗歌之中。他这种有意识地进行自我“流散”的方式赋予他从外部来观察本民族文化,他拒绝传统文化的主流声音,他拒绝固有文化身份的束缚和界定,他冲破这些传统,以其独特的眼光书写当时处于压迫下散碎的、扭曲的、变形的身体;将他们重新建构,给予新的身份。在塑造人物新的身份过程中,诗人“非个人化”的诗学身份得以验证。  本文框架由五部分组成:  文章简介部分概括了学者及评论家对布莱克作品的分析。这些研究主要可以分为大的几类:作品主题研究,写作技巧,宗教哲学等。但很少将其与身体写作结合起来,去探讨布莱克对诗学身份的认同。第一章研究了布莱克在世时,不入当时主流文化,他反对理性,经验主义及对宗教进行批判,揭示了处于这些主流文化下的身体现状,并不像主流文化所宣称的那样美好。这就使得布莱克及其文学作品处于一种“边缘”状态;第二章结合分析布莱克的作品,具体给出了布莱克的身体文本中处于扭曲、变形的身体。对身体文本进行考察可以窥见作为文本内修辞手段及历史话语中的语言,以及作为身份认同的要素的身体背后的文化语境信息;第三章研究了对处于这种文化下,布莱克笔下人物对身份认同的寻求。这些人物可以通过自我能动性如:自我消灭,自我反思等,去开始新的身份。结论部分总结了布莱克这种奇特又有创造性的身份认同方法,可解构又建构人物身份认同的模式符合福柯的身体理论观念。布莱克从身体出发,揭示身过去是怎样的,现在是怎样的,从而指出由身体出发来超越现在的可能达到新的身份。而在给予人物新的身份的过程中,又会发现布莱克其矛盾和神秘的特性。
其他文献
目前的中国英语教学呈现出两种不同态势。有些英语教师习惯于沿袭结构主义和行为主义指导下的传统式教师介入,以多媒体形式进行以教师为主导的讲解、操练与纠错,也就是所谓的“
康拉德是一位著名的波兰籍英国作家。他被看作是20世纪最伟大的英国小说家。康拉德的作品以丰富的想象、繁杂的意象、独特的叙事以及深刻的主题得到世人的广泛关注,成为英国文
莎士比亚所在的文艺复兴时期距离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已经很遥远,当时英国人心目中的宇宙图景已经被新的科学所彻底推翻,成为历史的遗迹。然而,如果对西方传统宇宙论没有足
多丽丝·莱辛(1919-2013)被称为继弗吉尼亚·伍尔芙之后最伟大的英国女性作家。《金色笔记》是莱辛的代表作,自出版以来就因其独特的文本结构和主题成为评论界广泛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