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城市化与住房商品化的进程,城市社会的空间结构发生急剧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城市,二是城市之间人口流动性日益增强,这些变化将使得居委会,这个城市社会组织管理的“末梢神经”,面临着管理难度的加大和更加复杂的局面。青浦新城从“十二五”期间被列入重点建设的上海郊区新城之一,对于青浦这样一个后发区域来说,标志着进入新一轮的城市化发展阶段,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必将面临新旧体制共处的局面。建立新型的社区管理体制,全面提升社区功能,提高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能力,这是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方式的要求,是加强社区建设、增强社区居民自治功能的要求。居委会作为社区管理空间上的最小单元,面临着角色定位不明、边界职能不清等各种管理上的窘境,加强居委会自身建设与管理,提升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能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已经成为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不同类型的广大居民群众对居委会的社区公共服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居委会的社区公共服务能力直接关系到社区居民的切身利益、社区的满意度和生活幸福感。社区作为居民生活的公共区域,最终的落脚点必然在各个居委会。尽管居委会不属于基层政府部门,但是居委会职能转变一直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居委会是延伸政府服务的重要组织;另一方面,居委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自治组织,对增进社会和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运用新公共服务理论、治理理论和协商民主理论,使用案例分析、访谈研究、文献研究的方法,以青浦区为标本,对居委会目前在社区公共服务能力方面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居委会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制约或影响因素:如权力能力、人力资源、财务管理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体制机制完善等方面进行分析,寻找主要形成原因。最后,以点带面提出相关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