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大丽轮枝菌T-DNA突变体库的构建及微菌核形成和致病力相关基因的研究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aspbasic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向日葵黄萎病是由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 Kleb.)侵染所致的一种严重危害向日葵生产的真菌病害,一旦发生很难得到有效的控制。微菌核是大丽轮枝菌主要的初侵染来源,在土壤中能够存活数十年。目前关于微菌核的形成机制和致病机理的研究还很少。本研究通过探究外源添加环腺苷酸(cAMP)对向日葵大丽轮枝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力的影响、构建大丽轮枝菌的T-DNA突变体库、分析T-DNA插入位点的侧翼序列和突变基因的功能,得出如下结论:1.外源添加cAMP能够显著提高向日葵大丽轮枝菌的产孢量,但对其生长速率、分生孢子萌发率、微菌核形成的数量、粗毒素分泌量以及致病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以对向日葵微菌核形成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2.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将带有潮霉素抗性标记和GFP报告基因的双元载体对大丽轮枝菌的分生孢子进行了遗传转化。通过潮霉素抗性标记的筛选,共获得了包含有800株阳性转化子的大丽轮枝菌的突变体库。3.随机挑取42株阳性转化子,对其菌落形态,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粗毒素含量和致病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2株阳性转化子中有4株转化子的菌落只产生白色气生菌丝,不能形成黑色的微菌核。相比对照,所测定的42株转化子的生长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是产孢量却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粗毒素分泌量的测定结果表明,粗毒素分泌量升高的转化子有5株,而表现为下降趋势的转化子有27株。致病力测定的结果表明,致病力增强的转化子有4株,而28株转化子的致病力呈现降低的趋势,其余10个转化子的致病力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4.利用hiTAIL-PCR的方法对20株突变体插入位点的右侧序列进行了扩增,共得到大小介于200-1200bp之间12个突变体插入位点的右侧序列。筛选到了2个与微菌核形成相关的候选基因Initiation-specific a-1,6-mannosyltransferase (VDAG02820)和Aryl-alcohol dehydrogenase (VDAG03323),通过功能预测分析将这两个基因命名为VdOCH1和VdAAD。5.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获得VdOCH1基因的敲除和互补突变体。功能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不仅与大丽轮枝菌细胞壁的完整性有关,还能够调控病原菌的生长发育和微菌核的形成,并能影响大丽轮枝菌菌丝的穿透能力。此外,敲除VdOCHl基因能够降低病原菌的致病力。6.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获得VdAAD互补突变体。功能研究的结果表明,该基因不仅调控大丽轮枝菌的生长发育,而且调控病原菌微菌核的形成能力、粗毒素分泌量和致病力。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常见的抗结核药物致不良反应144例.结果:男患者占54.2%,女患者45.8%,年龄以25~35岁最多;患者一般进
中医院校是培养中医药人才的基地,中医临床专业研究生是中医人才队伍的后备力量。在当前国家大力倡导发展中医药事业的环境下,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2014年国家卫计
目的基于现代文献对比分析全国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组织前后中医诊断学课程教学方法的异同.方法检索2009-2016年公开发表的与中医诊断学课程教学方法相关的文献
近年来扎根理论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深入研究和探讨扎根理论产生的渊源,在应用中的发展和变化,其方法在研究中的合理性以及逻辑路径,基本元素和理
桑褐斑病病原菌侵染桑树后,桑叶上出现褐色斑点,随着病情的加重,褐色斑点增多,斑点变大,叶片提前掉落或腐烂,严重影响桑叶的产量和桑叶的质量,进一步影响到家蚕。本文提供一
目的以心肺复苏情景式实训教学为手法,建立中医院校西医临床情景式教学模型,探索新教学模式,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中西医兼备的医学人才。方法将2014级中医学专业108名学生,随
根据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要求,从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专业课程建设、导师选择制度和创建多样性实践平台4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发展计划,以期为培养专
时空数据模型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作为时空数据模型的行业应用,房产时空数据的组织也受到了很大关注.在分析房产数据时空变化特征的前提下,提出了将时间属性加入记录级,针
分析了散布性吊经现象的成因,确定了造成吊经疵点的主要原因是纱线受到意外牵伸或受潮后在一定的张力下被拉伸,纱线内部积聚了较大的内应力,在后道工序中,由于内应力的释放引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