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和环境综合影响后评价——以上海市为例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f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大运量、准点、低污染、不与传统道路交通抢占线路等特点,因此在大城市交通规划中受到欢迎,我国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部分大城市建设轨道交通,如今已有部分线路通车运营。对这些线路进行影响后评价,可以了解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和城市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利用发挥轨道交通有利影响,避免或减缓不利影响的措施。 本文回顾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在调查研究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城市轨道交通对于城市发展和环境的综合影响,包括城市形态和结构、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城市人口迁移、振动与噪声环境影响、城市空气质量以及城市景观影响等多个方面。在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影响后评价方法体系,包括遥感和GIS技术方法、资料统计分析、现场监测调查、公众参与以及景观评价方法。结合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开展了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和环境的综合影响后评价的实证研究。在实证研究基础上提出了适合中国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建议。 实证研究结论表明:(1)在上海市城市西南由地铁一号线引导的城市轴向扩展比较明显,这一地区的城区扩散先于上海市其他地区,吸引了大量的住宅空间分布,形成了莘庄带状区域,带动了沿线的社会经济发展;(2)通达市郊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改善了沿线区域的可达性,带动了沿线住宅区的开发,部分市民选择城市郊区作为居住地,城市轨道交通因此影响到城市人口迁移;(3)轨道交通所引起的噪声污染对沿线居民、办公人员以及学校教师学生有一定的影响,现场监测值有所超标,而列车运行时的振动影响则相对较小; (4)相对于旧线路,轨道交通明珠线的建设有利于城市景观的改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明珠线在结构造型以及与周围景致的协调性上还需改善;(5)轨道交通的运营,替代部分城市机动车辆的使用,一定程度上降低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总量,然而在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换乘场站局部区域,由于集聚的人流、车流,局部地区空气污染加重,污染物来源主要是该地区集聚的机动车尾气排放。
其他文献
溴代阻燃剂(Brominated Flame Retardant,BFR)是分子结构中含有溴原子的一类有机阻燃剂的统称,被广泛添加于日常生活的多种产品中以满足防火安全规定。研究表明,多种BFR物质具有
在环境催化领域,开发具有高效、绿色的氧化技术一直是十分重要且极具挑战的课题。在众多氧化技术中,活化过一硫酸氢钾(PMS)因能产生具有高氧化还原电势的硫酸根自由基,从而有
目前,发酵制氢工艺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提高单位基质的转化率,2005年国际上提出了生物电解产氢系统(microbial electrolysis cell for H2 prodcutions,MEC),可以利用末端发酵产物中
近年来薄膜光伏电池发展迅速,黄铜矿类的薄膜材料由于其合适的能带宽度和高的吸收系数成为发展最快的一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材料是铜铟镓硒(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然而,目前CIGS太阳能电池的最高转换效率离它的理论效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本文先后采用溅射硒化法和四元靶材共溅射法制备CIGS薄膜,并通过调节硒化温度、退火温度、Na的掺杂量获得不同薄膜样品,以从多角度探讨制备参数对薄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利
目前霾污染和大气汞污染均是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大气汞主要有三种形态,分别为气态单质汞(Hg0)、活性气态汞和颗粒态汞,其中Hg0可以远距离传输参与
客运专线动车组投入运营以来,随着其速度的不断提高,噪声问题日益彰显。能否在保证客运专线的运营速度的基础上,使噪声得到相应的控制,便成了目前客运专线的关键技术难题之一。本文首先通过对客运专线噪声源种类的研究,并结合大量国内外资料以及实测数据,给出各噪声源贡献量的大小,从而对后续的控制措施的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由于目前常用的也是最实用的降噪措施是在线路两侧设置声屏障,故本文利用RAYNOISE声学仿
本文以万州区分水镇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调研、现场监测、模型构建、数学分析等多种方法,在对分水镇产业结构现状和水污染现状调查、分析、评价基础上,建立了以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