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员工持股计划是指企业员工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其任职企业的股票,从而兼有劳动者和所有者的双重角色,以更为积极的态度参与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种企业制度安排。20世纪60年代,伴随着公司制度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劳动雇佣关系亟需变革,员工持股计划由此诞生。在传统的雇佣关系下,员工与企业仅存在雇佣关系,难以有效地发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通过员工持股计划,企业所有者依然对生产资料保持控制,但是传统的雇佣关系发生了改变,员工拥有了部分股票,从而促使员工以更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促进公司长远稳定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起,在国有企业改制的背景下,我国曾从理论和实务上对员工持股计划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实践。然而,由于规范不严及制度缺陷,许多的国有资产被当时进行试点的企业以极低的价格出售、甚至无偿分配给职工,并不能起到实质上的激励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无偿分配企业资产属于福利性质,因而员工持股计划让员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初衷大大弱化。实施《公司法》之后,证监会叫停了职工持股制度。2013年至2014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等多项政策法规,允许在符合条件的企业中试行企业员工持股计划,改变收入分配机制,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和社会财富公平分配,将劳动者收入和企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使劳动者能够分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员工持股计划的试点工作。而相关政策的支持,先后鼓励和推动了数百家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实施员工持股计划之前,海普瑞公司面临着原料市场竞争加剧、行业龙头地位受到挑战等诸多困境。在此背景下,海普瑞公司推行了员工持股计划。作为生物制药领域的领头企业,海普瑞公司又是《指导意见》公布后第一家宣告实施员工持股的上市公司,海普瑞公司的案例具有典型意义。其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动因以及该计划对公司生产经营绩效产生的影响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本文采用的是案例研究方法。第一部分作为引言,首先阐释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按照不同观点对专家学者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详细阐述了员工持股计划的定义、实施步骤与方式,是全文的理论铺垫,并将其与股票期权和虚拟股票这两种长期激励措施进行对比。相比之下,员工持股计划适用范围更广泛,且长期激励效果更为显著,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公司管理者基于自身利益的短期行为给公司带来损失。第三部分对海普瑞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进行了详细分析,结合该计划各方面的背景来对海普瑞公司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并简单阐述了该计划的基本情况,包括持有人、资金及股票来源、存续期和锁定期等因素。第四部分着眼于内、外两个部分的因素,从肝素制品市场、汇率波动风险、相关政策法规、增强公司竞争力以及构建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等角度,对海普瑞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动因进行分析,该部分是本文较为重要的研究内容,为后文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奠定了基础。第五部分具体分析该计划对海普瑞公司产生的各方面影响。通过对各项指标的分析,海普瑞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对公司的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以及财富效应均产生了积极有利的影响。第六部分是对本文分析内容的总结,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见解。通过本文对海普瑞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动因与绩效的分析,笔者认为:首先,员工持股计划提高了公司的短期盈利水平,优化了公司的财务结构,同时为股东创造了更大的价值;其次,在推行员工持股计划时,应选择合适的实施时机,完善员工持股计划的“进入”与“退出”机制,并避免资金来源的高杠杆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