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鲁造山带南缘临沭县二长花岗岩成因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cc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造山带的形成和岩石成因机制一直是地质学家们研究的重点。造山带中形成的花岗岩是碰撞造山带构造演化的重要产物,因此其成因机制和源区性质的研究对反演造山过程中壳-幔的相互作用和造山作用的深部动力学过程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苏鲁造山带位于中国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的结合部位,区域内构造活动强烈,岩浆作用发育,是一条具有复杂构造演化历史的大陆复合型造山带。本文拟对苏鲁造山带南缘临沭县青云镇地区二长花岗岩进行系统的野外地质学、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地质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重点讨论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类型、成岩物质来源、形成的构造环境及其成岩机制。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取得如下成果和认识:  岩石学研究表明,研究区二长花岗岩主要由碱性长石、斜长石、石英及黑云母矿物组成。岩石具有高硅(SiO2含量71.82%~73.71%)、高钾(K2O含量4.64%~5.01%)、富碱(K2O+Na2O含量8.04%~8.84%)、贫镁(MgO含量0.29%~0.37%)、低TFeO/MgO比值(4.13~5.24)及弱过铝质(A/CNK=1.05~1.16)等地球化学特征。岩石具有较高的稀土总量(187×10-6~331.86×10-6),明显富集轻稀土,亏损重稀土,轻、重稀土分馏程度较高[(La/Yb)N=19.71~45.78]。岩石亏损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相对富集Rb、Th、K、L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Pb元素,具中等弱负Eu异常,δEu值主要分布于0.62~0.72。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研究区二长花岗岩为高分异Ⅰ型花岗岩。锆石U-Pb定年表明,二长花岗岩成岩年龄为(126.6±3.8)Ma,为燕山期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岩体εHf(t)=-21.53~-34.43,176Hf/177Hf=0.281722~0.282087;一阶段锆石Hf的模式年龄TDM1=1.64~2.17Ga,二阶段锆石Hf的模式年龄TDM2=2.55~3.35Ga。锆石的εHf(t)值和TDM2年龄均表明二长花岗岩来源于新太古代陆壳物质,为华北克拉通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综合研究认为,该岩体可能主要来源于中等压力下(0.8~1.3GPa),深度为35~45km的麻粒岩相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形成于拉张的构造环境。在成岩过程中可能存在单斜辉石、尖晶石、斜长石、磷灰石、Ti-Fe氧化物(如钛铁矿)、角闪石和黑云母等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岩石圈的拆沉和地幔岩浆的底侵作用可能是导致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主要原因。
其他文献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十七大开幕式作的政治报告,在各界干部群众中产生了热烈反响。在报告中有许多新提法、新表述。本刊特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七大报告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改革开放  十七大报告摘要: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
川西前陆盆地的油气勘探一直是热点之一。几十年来,许许多多的知名地质学者对川西盆地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并且给出了不少重要的见解。这一切都有效的指导了在川西盆地的油气勘探
学位
国内药事管理专业起步较晚,对该领域人才需求突出;中医药行业药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及储备尤为重要。从药事管理学科背景出发,结合中医药行业特点,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提出中医药
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的不断恶化以及人们对汞的毒性的深入认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大型矿山汞污染问题日益呈现出来。一方面,矿区内的大量矿渣、废水以及废气,会依然持续不断地向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