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街区形象保护与更新研究——以上海仓城为例

来源 :苏州科技大学 苏州科技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vonne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步入转型期以及消费社会的到来,城市空间渐趋精致化与大众化,城市物质空间与文化空间更趋同构,历史街区形象所附带的历史文化信息成为当代文化再生产业的来源。本文站在城市转型、现代消费需求层面,分析了历史街区形象保护与更新中的矛盾及成因,其中形象价值流失、视觉图景混乱以及与周边区域形象的冲突是历史街区形象保护与更新现存的主要问题。  基于此,本文以生存境遇与审美取向、形象活力与空间消费、可识别度与内在精神的相互关系为切入点,重点关注处理历史街区形象保护与更新的问题。论文从形象价值、构成二重性以及与周边区域的关系三个方面提出了保护与更新策略。首先分离出历史街区形象的历史、文化、情感以及功能价值,通过对不同价值因素的分析及开发引导为历史街区形象的保护与更新做铺垫;其次通过分析历史街区形象的历史与现代属性确定其保护与更新的内容,即历史迹象和现代意向,并通过与历史街区的发展需求相结合重新融合历史遗存形象和现代增生形象,进而做到历史与现代共存、保护与发展同体的历史街区形象;最后,将历史街区形象作为一种城市发展资源,在区域层面协调历史街区形象与周边区域的“互补与联动”,使历史文化保存、生存空间品质提升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三者相契合,并通过视觉系统、产业联动、符号表征等要素的整合形成具有活力的城市形象体系。本文试图突破传统“就形象论形象”的研究范式,将形象作为一种资本参与到城市发展之中,以寻求历史街区形象保护与更新的动态价值平衡。
其他文献
“十八大”提出了新时期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农业园区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载体,逐步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苏州农业园区的发展
在快速城市化与城市逐渐转向内涵式发展背景下,城市色彩规划对于展现城市特色形象,提升城市竞争力,传承城市历史文化,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色彩规划实
目前我国处于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基于我国传统居住文化特点、风俗习惯、以及未富先老的国情,居家养老仍是我国最主要的养老模式。社区作为最主要的空间载体,承担着老年人交往、
地震使人类学会敬畏自然、保护自然,期望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然而目前城市快速发展往往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盲目粗暴式的建设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最终导致许多人为次生灾害
廉租住宅是我国租赁型住宅的开端,是我国保障房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城镇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梦想,是实现“居者有其屋”的宏伟目标过程中的重要一步。廉租房政策经过10多年的发展
本文针对当前中国近代城市规划史研究逐渐深入的发展趋势,采取“以人带史,以史带人”人史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近代城市规划人物。从教育背景入手,可以更加清楚的了解近代城市规
西昌地处川滇结合部,是汉彝民族文化交汇处,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地域特色。自改革开放以来,西昌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与面貌日新月异,以现代建筑为主的设计及构建技术推动
1920、30年代是广州城市发展起承转合的重要阶段,在这近二十年中,广州在一批开明地方统治者和新式知识分子的努力与推动下,在孙中山、陈炯明、孙科、程天固、林云陔等等有志之士
建筑学不是一门单纯的学科,它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在一起的,它们二者密切相关而且相互促进。在建筑学漫长的发展长河里,技术在很长一段时间占有主导的地位,但在某些情况下,艺术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