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拼音文字创制历程及其价值研究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ams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少数民族创立和改革文字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进行的,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凉山彝族拼音文字经历了艰苦创制——实验推行——几度修改“完善”,却导致最终被否定和终止使用的发展历程。该方案虽然最终以终止使用而告终,但它在彝族文字历史发展长河中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尤其是四川规范彝文的使用推广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本论文主要是通过对四川省成都市、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府西昌市和昭觉县三个点的田野调查,以文献法、深度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为主,问卷调查法、资料分析法等量化研究方法为辅,质性和量化研究方法相辅相成,对凉山彝文的发展历史进行客观的追述,站在尊重历史的角度,客观分析彝族拼音文字产生的历史背景,创制过程,失败的原因以及取得的成果。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导论部分主要说明了论文选题的价值和意义,介绍了论文中所用到的研究方法,并且就学术界关于凉山彝族拼音文字的研究情况做了综述;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彝族的社会文化概况及其语言文字的使用概况;第二章主要回顾了凉山彝族拼音文字的创制过程,分别从凉山彝族拼音文字创制的历史背景、凉山彝族拼音文字的创制缘起、凉山彝族拼音文字的实验推行修改完善以及最后的夭折四个方面进行了介绍;第三章分析了凉山彝族拼音文字的得与失;第四章讨论了凉山彝族拼音文字的价值;最后是结语部分,总结了论文的主要结论。   凉山彝族拼音文字创制历程及其价值研究   本文试图通过以上工作,弥补有关研究凉山彝族拼音文字方面的空缺。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参与当时制定彝族拼音文字的专家学者和曾经学习过彝族拼音文字的当事人进行深入访谈来获取第一手资料。以数据和事实说话,有助于我们客观看待彝族拼音文字产生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使用情况、推广失败的原因等,从而在实践上为其他少数民族文字的改进或改革提供借鉴经验,为国家相关部门制定民族语文政策提供一定的现实依据和参考意见。
其他文献
唐兰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古文字学家,他的研究领域很广,涉及经学、史学、金石考古、文字、训诂等方面,在古文字学理论、古文字考释方面造诣很深,贡献很大。唐兰的“三书说”理论冲破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难点,是实现小学语文学习目标的关键。如何在具体的写作教学实践中,使学生乐于动笔、乐于表达、爱上习作,注重小学生习作评改,创造性地设计好
期刊
1992年,美国经验主义哲学家理查德·舒斯特曼出版了《实用主义美学——生活之美,艺术之美》,明确提出了“身体美学”的概念,在书中他更多的是将身体作为审美客体来研究。本文
阿米特·乔杜里(Amit Chaudhuri)是当代有名的印度英语小说家。他发表了六部长篇小说和一些短篇小说,还写了许多文学评论文章,编纂了一部印度文学选集,写了一部带有回忆录性质的
本论文主要对《四世同堂》中的“京味儿”词语进行了细致地研究,一方面探讨了作品中出现的北京方言土语,另一方面也探讨了普通话中的某些词语在北京地区的特殊用法。   由于
律赋是唐代产生的一种新文体,伴随着科举考试等有利条件得到迅速发展,甚至成为了唐赋最主要的体式。初唐时期律赋开始萌芽,到盛唐则蔚为壮观。本文以盛唐70余位作家的121篇律赋
课堂教材是课程研究和教学研究成果的体现,教材的建设对整个学科的发展和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外汉语报刊阅读课是一门较为新兴的对外汉语课程。自1981年首部报刊教材出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