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少数民族创立和改革文字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进行的,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凉山彝族拼音文字经历了艰苦创制——实验推行——几度修改“完善”,却导致最终被否定和终止使用的发展历程。该方案虽然最终以终止使用而告终,但它在彝族文字历史发展长河中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尤其是四川规范彝文的使用推广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本论文主要是通过对四川省成都市、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府西昌市和昭觉县三个点的田野调查,以文献法、深度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为主,问卷调查法、资料分析法等量化研究方法为辅,质性和量化研究方法相辅相成,对凉山彝文的发展历史进行客观的追述,站在尊重历史的角度,客观分析彝族拼音文字产生的历史背景,创制过程,失败的原因以及取得的成果。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导论部分主要说明了论文选题的价值和意义,介绍了论文中所用到的研究方法,并且就学术界关于凉山彝族拼音文字的研究情况做了综述;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彝族的社会文化概况及其语言文字的使用概况;第二章主要回顾了凉山彝族拼音文字的创制过程,分别从凉山彝族拼音文字创制的历史背景、凉山彝族拼音文字的创制缘起、凉山彝族拼音文字的实验推行修改完善以及最后的夭折四个方面进行了介绍;第三章分析了凉山彝族拼音文字的得与失;第四章讨论了凉山彝族拼音文字的价值;最后是结语部分,总结了论文的主要结论。
凉山彝族拼音文字创制历程及其价值研究
本文试图通过以上工作,弥补有关研究凉山彝族拼音文字方面的空缺。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参与当时制定彝族拼音文字的专家学者和曾经学习过彝族拼音文字的当事人进行深入访谈来获取第一手资料。以数据和事实说话,有助于我们客观看待彝族拼音文字产生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使用情况、推广失败的原因等,从而在实践上为其他少数民族文字的改进或改革提供借鉴经验,为国家相关部门制定民族语文政策提供一定的现实依据和参考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