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社会变迁进程,我国过去遍布各地的传统生活类手艺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乡村传统手艺人进入了社会变迁的洪流中,利用自身所拥有的各种资本进行着生存的博弈。其生存博弈的基本策略是改行、换地域和留守。博弈过程中的参与因素有手艺资本、乡村逻辑、社会网络场域和社会变迁驱动力等。本文将博弈论应用到社会学的研究中,取博弈论、场域—惯习理论、社会网络理论所共通的关系论本质为理论连接点,在中观层面的社会学方法论上,以浙江台州S村为个案,通过将近三个月的实地调查,透视乡村传统手艺人生存博弈中的场域效应,进而回归到对社会转型过程中现代性因素与传统性惯习之间张力的思考上。
S村传统手艺人从计划经济走入改革开放,再走进新世纪,其手艺、生活、地域和场域都发生了不止一次的变迁。既在变迁中博弈,也在场域惯习中博弈;既在博弈中变迁,也在博弈中坚守。
对比传统手艺人中留守群体与流动群体的博弈策略,两者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原因主要表现为博弈动机不同、个体认同受到群体认同的影响程度不同,以及其他场域的侵入不同等,而这些又是由于手艺技能、社会网络资本和场域惯习的不同造成的。留守群体与流动群体在博弈策略上的共性则显示了手艺网络和社会网络场域的磁场仍然表现出最强大的力量,体现为非正式制度手段对正式制度的博弈,并带着浓厚的地域性民间心理特征。
对比乡村传统手艺人和无手艺的普通村民的博弈策略,“手艺”既作为社会网络的媒介,又作为传统手艺人的特有社会资本,还作为手艺人特有的一个场域,在手艺人的生存博弈中发挥着积累资本、扩展人脉、人情馈赠等促进作用,同时也呈现出手艺观念中求稳、求糊口谋生惯习的阻碍性影响。
传统与现代的张力既体现在手艺的变迁中,也体现在手艺人的变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