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十几年中,中国在普惠金融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包括建立了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实现了资金在个人、企业和政府之间安全高效地流动,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代理服务网络,提高了普惠金融的渗透性,在解决“三农”和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学术上,关于普惠金融的研究不胜枚举。作为金融发展广度的衡量,普惠金融经济增长效应的研究引发了许多学者们的研究兴趣。本文选取了2005-2017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建立了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创新性地运用了全序列法无量纲化处理原始数据,采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及各维度的权重,最终合成各省的普惠金融指数。通过分析我国各省份的普惠金融水平得出结论:从总体趋势来看,我国所有地区的普惠金融水平都是稳步上升的。目前我国普惠金融水平最高的地区是北京,最低的地区是广西;从地区差异来看,我国东部地区普惠金融水平最高,而中西部地区相差不大,且中部地区稍逊色于西部地区。在普惠金融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分析中,本文从静态面板和动态面板两个方面进行估计,静态面板回归结果显示普惠金融存在着明显的经济增长效应,具体表现为普惠金融指数每增加1%,可以使人均GDP增加1.504%;动态面板回归结果也显示普惠金融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了显著且稳健的积极作用。通过对样本进行按地区和按维度分组,进一步发现:虽然东中西部的普惠金融发展均存在显著正向的经济增长效应,但是影响程度不同,西部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东部次之,中部最后;普惠金融中三类维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各异,三种分类指数的贡献从大到小依次为渗透性分类指数、可得性分类指数和使用效用性分类指数。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结果,本文从提高我国普惠金融水平和发挥普惠金融的经济增长效应两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在提高我国普惠金融水平方面:加强以银行业为主体的金融机构在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完善金融基础设施;树立与时俱进的普惠金融理念;中部地区应更加重视普惠金融的发展,实现中部崛起。在发挥普惠金融经济增长效应方面:发挥新型农村金融服务提供者的积极作用;发挥互联网金融的积极作用;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