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统制相关论文
20世纪东亚的总体战体制形成于日中战争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日本及中国。在日本国内,为发动侵略战争而采取了构建战时经济、国......
1845-1949年,中国银行业经历了从外资银行主导到中资银行独大的局面.二者发展路径受到中国经济发展和制度环境的影响,其中,中国经......
伪河南省公署是日本在河南沦陷区扶植的最高统治机构,统治时间长达7年有余。其间,伪省公署内部设立了完善的厅处组织系统,并下设道......
摘 要: 司马迁和班固是我国的史学家,其著作都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佳作,在书中都融入了作者的思想。其思想不可避免受到时代的影响。本......
本文是对抗日战争时期台湾煤矿业发展状况的研究。作者主要利用当时的调查资料 ,试图揭示 1 937— 1 94 5年间日本帝国主义对台湾......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为了将湖北沦陷区的经济完全纳入其战争和殖民体系,最大限度地掠夺沦陷区的战争资源,严密控制沦陷区的民众,在其......
日伪经济统制政策的实质,就是要把东北经济完全纳入到日本帝国主义经济之中,成为其经济附庸,达到其"以战养战"、扩大侵略,进而霸占......
日伪统治时期的东北经济命脉被日本殖民者所操纵和垄断,东北社会经济畸形发展,民族工商业受到限制。东北社会经济的主要特征是:日本的......
战时经济统制,是指国家为进行战争而采用的特定的经济体制及特殊的经济措施,是国民经济动员的重要方法之一。不同的战争规模对经济......
中国人对计划经济并不陌生。从新中国成立至1956年底,中国逐步建立起计划经济制度。但是,中国与计划经济的渊源并不始于此,早在20......
日本占领蒙疆后,为了有效地控制该地区的经济命脉和最大限度地掠夺该地区的战略资源,对矿产、交通、畜牧业、鸦片、粮食等重要经济......
1931年至1945年日本军国主义者对中国发动了历时14年的侵略战争。这场日本军国主义者强加给中国人民的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史无前例的......
民国初期,东北民族工商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九·一八”事变后,日伪殖民政权主宰着伪满洲国的经济命脉,在其不断升级的经济统制下......
<正> 从二次大战结束到1950年,是日本经济现代化奠定基础的关健时期。这一时期也是战后日本经济最困难的时期,基本生产物资和生活......
在中国近代经济、尤其是重工业发展史上,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的作用是非常引人注目的。遗憾的是,建国后直至上世纪80年代,这一课题......
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带给中国人民沉重的劫难和无法忘记的耻辱。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人民深受战争......
评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经济统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刘殿君经济统制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经济运行的重要特征,贯穿抗日战略始终,虽然在个别阶......
本文把日伪时期的厚和市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从四个方面探讨日伪的殖民统治措施及状况。殖民统治时期,日伪在厚和市推行了一系......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采取经济统制政策以应对战时经济。经济统制政策的目标在于加强战时政府对资源的控制,而大力发展国家资本正是实......
抗战中江苏沦陷区人民的反经济侵略斗争林刚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的反侵略精神,不仅表现在正面战场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对日武装斗争......
...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即对商会和同业公会进行改组整顿,建构起了适于经济和社会调控的“宫室结构”。在1933年前后关于统制经济的......
1941年12月,深陷侵华战争泥潭的日本孤注一掷,向美、英、荷宣战,发动了所谓“大东亚战争”。数月后,日军占领了东南亚及西太平洋广大地......
日本在中国进行侵略战争,以中国作为其发动战争的原料来源基地和商品倾销地。随着日本战争的进行,其对我国物资的掠夺不断加剧,尤......
太岳抗日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曾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根......
<正> 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东北的经济侵略,开始于二十世纪初的日俄战争。然而,最集中、最突出的是1931—1945年。这期间,日本政府用......
摧毁中国抗战的经济基础,对中国进行最大限度的经济掠夺,是日本侵华的主要目的之一.日军对中国比较富庶的华中地区的进攻、占领与......
我国东北地区农业资源丰富,自然条件良好,并拥有占居民80%的农业人口,是举世闻名的谷仓之一。但在伪满统治的14年中,农业停滞不前,......
<正>日本对伪满的全面经济统制 日本对伪满的全面经济统制,开始于1932年3 月。伪满政府成立时,设立了关东军特务部,这是一 个庞大......
运用西方经济学中的宏观经济分析模型——IS-LM模型,对日本在伪满时期实行的"经济统制"政策进行深度剖析,能够揭示出日军在伪满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