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岳抗日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曾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根据地军民在极其艰苦的战争环境和极端困难的经济条件下,坚持自力更生的方针,群策群力,开展了以发展生产、保障供给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工作,发展了根据地的经济,粉碎了敌人的经济掠夺和经济封锁,保证了人民生活和战争需要。在对敌经济斗争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太岳敌后抗日根据地综合运用经济统制政策和市场机制,立足于斗争形势的发展,不断调整在农业、工业、商业和金融业等部门的政策,取得许多经济领域的胜利,为巩固和扩大根据地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论文首先对太岳抗日根据地的历史沿革和经济概况做一介绍和梳理,理清太岳根据地的发展脉络以及经济环境的变化,从宏观上把握中国共产党在太岳区的斗争概况和斗争环境。然后分行业从中国共产党的经济统制政策演变和自由市场的发展来考察根据地经济建设的内因外因,梳理其变化的轨迹,分析其中的经验教训。在农业领域,共产党充分认识到农业是根据地经济的支柱,也是抗战得以持续的最基本保障。因此对农业的重视格外突出,将其放在工业和商业之前,并且其他产业要服从农业大局。在农业中的经济统制主要表现在对粮食的专卖制度、余粮征购、农业贷款、农业救灾和农业减负等方面。根据地农业发展过程中除了发挥抗日政府的经济统制作用,还同时鼓励各种形式的市场因素发展,动员各种力量参与农业生产,如通过恢复集市和发展各种形式的私营合作社等等,繁荣了农村市场,提高了农村生产力。另外,在经济统制过程中,还注意运用市场手段对粮食市场进行管理,使根据地内的粮食价格能在上涨中回落,保持相对稳定。同时,贸易机构适时调剂供求,救济灾区人民,在市场粮食供不应求时进行出售,供过于求时,进行收购。在工业领域,太岳区对工业的经济统制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军工工业方面,在其他行业中市场作用的成分更大,这和该区的经济条件有直接关系,也和敌后抗日根据地有直接关系。一方面根据地主要是农村,工业不发达,另一方面由于游击战的特点,很难稳定发展工业。在商业领域,太岳革命根据地对商业的经济统制随着对经济规律的认识而不断改变,在改变的过程中,市场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根据地政府对市场规律的认识不断加深。对商业的统制基本上是由完全管制甚至是自我封闭,到合理利用市场,进行有管制的对外贸易进行演变。虽然在根据地的经济统制中商业和金融业的统治力度是最大的,但经济统制政策的制定是建立在市场基础上的,均是运用市场机制进行统制。在商业领域中,自由市场的作用主要反映在对内贸易自由、集市的恢复和发展以及粮棉交易等方面。在金融领域,太岳区金融领域中的经济统制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货币发行、保护法币和打击伪币等方面。并且在这一过程中突出表现为对敌货币斗争上。市场机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银行业务上,体现在银行对市场运行的支持和干预,体现在金融干预的手段和传导机制上,文章从扶助生产、稳定物价、扶值合作社、对敌货币斗争、金融方向变化等方面对市场因素进行分析。总之,从太岳区经济统制与自由市场二者发展变化来看,经济斗争不一定都采取统制办法,而是经济统制与自由市场的结合,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的结合。重要物资的输出我能掌握,可以采用统制手段,重要物资的输入我不能掌握,则应当自由,否则就不能大量吸收。在经济上,我处于优势时可以多自由,可以主要靠经济力量战胜敌人。在经济上处于劣势时,就必须借助行政的力量,多用统制的力量。论文最后对中国共产党在太岳抗日根据地的对敌经济斗争进行反思,总结其经验和教训。第一,将对敌经济斗争看做是一个系统,涉及到很多领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经济斗争不是孤立的单纯的物资争夺,而是围绕着军事斗争和群众生活全面进行的,将军事、经济、政治等因素全面考虑。第二,有务实的工作作风。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政权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变化多端的各方势力错综复杂的情况下,与时俱进,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和失误,不断修正各项政策措施,高度体现了原则的坚定性和政策的灵活性的结合。在对敌经济斗争中外贸管理制度与自由市场灵活的结合,就是在不断摸索中取得成功的。第三,是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切实保障革命群众的利益,最终发动群众,以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取得根据地建设的巨大成就。诸如在外贸政策和货币政策中始终把革命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在残酷的战争年代是难能可贵的,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和宗旨。第四,公和私、产运销的利益必须兼顾。正确的作法应从对敌经济斗争中去赚钱。这既可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群众也可以得到相当的利益。同时产运销几方而的利益也都得到了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