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关键时期的到来,我国经济结构正经历着深刻的调整、社会体制也在变革,各种社会问题与矛盾在此过程中变得尖锐和突出,导致我国群体性突发事件近年来频繁发生,且有规模不断升级、影响更加严重的趋势。如若不能有效预防与妥善处置这些频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就会直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破坏我国正常的社会治安秩序和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进而干扰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进一步推进,阻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因此,完善政府在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时的应对机制研究是我国处在当前特定的发展时期,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方面的一个重大课题。
本文以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标志性事件——“瓮安6·28”事件为例,详细分析了该事件发生的导火索、演化过程与政府对该事件的整个处理和应对过程。在此基础上,文章总结了政府在该事件的应对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包括应对不及时、信息不公开、处置方式简单粗暴、政府不作为等,正是这些处理失当行为和问题的存在才导致了瓮安事件的不断升级、扩大,最终引发较为严重的社会影响和后果。紧接着,文章对政府在应对过程中的这些失当行为和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探究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包括预防、预警机制缺失、政府过度追求自身利益而不公开信息、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迟缓、第三方社会中介组织缺失、利益表达机制不完善等。最后,文章据此提出建立健全群体性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建立和完善法律调整机制、通畅公民利益表达渠道、强化中介组织协助政府等完善政府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缓解各社会群体之间的矛盾、预防和减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及事件发生后政府制定妥善处理方案和解决办法以有效应对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