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永磁同步电机的EV动态负载模拟系统研究

来源 :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tc_t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纯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负载模拟系统采用电机对拖的控制方式来模拟EV驱动电机在不同路面的负载特性,其不受自然环境约束,灵活设定实验参数,极大地提高了研究效率,可准确地在实验室条件下复现出实际EV理论的负载特性。永磁同步电机(PMSM)具有功率密度高、调速范围广、运行效率高等优点,基于永磁同步电机实现EV负载特性的模拟时,有利于简化模拟系统的控制复杂性,对于EV负载模拟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实现意义。本文通过理论推导、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等方式来实现实验室条件下的EV负载模拟,主要对EV负载系统建模、动态负载模拟策略和模拟系统稳定性、模拟准确性进行探究。首先,建立EV实际理论系统的数学模型,为后续模拟提供参考和对比。为此,对EV驱动电机(PMSM)的基本结构、数学模型、控制策略以及EV负载特征的数学模型进行研究,并对实际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通过EV在不同路面的仿真结果分析EV驱动电机的负载特性,为后续模拟系统的稳定性推导、仿真分析和实验结果提供对比与参考。其次,运用机电类比的方法对稳态模拟策略进行了改进,动态负载模拟策略则研究了加速度反馈的模拟策略,对此种模拟策略下的模拟系统稳定性进行分析,得出待模拟的EV转动惯量远大于模拟系统可模拟的转动惯量,致使EV模拟系统发散且失稳;为了拓展模拟系统的转动惯量范围,在加速度反馈回路中加入一阶低通滤波器,推导了引入低通滤波器后的模拟系统稳定条件,即阐述滤波时间常数和离散时间对模拟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为避免低通滤波器的引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模拟准确性问题,研究了转矩前馈的动态模拟策略,在离散状态下分析此模拟策略下的模拟系统稳定性和模拟准确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加速度反馈模拟策略相比,转矩前馈模拟策略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模拟准确性。考虑了EV在极端运动状态下的驱动滑移,建立考虑滑移特性的EV理论系统数学模型并进行仿真研究,对考虑滑移特性的EV理论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为后续模拟系统的稳定性探究提供对比与参考。为准确再现EV滑移的变化历程,提出了考虑滑移特性的加速度反馈模拟策略,对此动态模拟策略下的模拟系统稳定性进行分析,即探究加速度滤波深度和离散时间对考虑滑移特性的模拟系统稳定性影响分析;为避免低通滤波器的引入会降低模拟准确性问题,提出了考虑滑移特性的转矩前馈动态模拟策略,并对此动态模拟策略下的模拟系统离散域传递函数进行了推导和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考虑滑移特性的加速度反馈模拟策略,考虑滑移特性的转矩前馈模拟策略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模拟准确性。最后,基于RT-LAB实时仿真器搭建了EV负载模拟系统实验平台,对不考虑滑移特性的模拟策略和考虑滑移特性的模拟策略下的EV模拟系统分别进行实验,以验证理论推导的正确性和所提模拟策略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随着5G时代的到来,网络将支持各种各样的业务场景,不同的业务场景需要满足不同的通信需求,例如无人驾驶、虚拟现实和智能工厂,它们对通信的时延、带宽以及可靠性都有不同的要求。传统移动通信网络往往只能服务单一的移动宽带业务,无法适用于5G多样化的业务场景。如果替每种特定业务都建设一个特有网络将耗费巨大的建设成本,网络运维也会变得极其复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5G引入了网络切片技术。通过网络切片技术,运营商
滤波器作为无线通信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件之一,其性能好坏会对整个通信系统带来很大影响,当前小型化、轻量化、高频率、低成本和易集成是滤波器的发展趋势。微同轴工艺加工的矩形传输线,具有无色散、低损耗、超宽带、高功率容量和易于集成等优点,应用3D打印技术可以快速且低成本地实现小尺寸、结构复杂的滤波器。本文从工艺创新的角度出发,对矩形微同轴传输线和3D打印技术在滤波器设计加工方面的应用展开研究,具体包括以下
学位
近几十年来,迅猛发展的无线通信技术在当今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小型化、高性能、高度集成的微波无源器件对无线通信系统性能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是当下研究的热点之一。复合功能微波器件是将几种微波无源器件进行一体化设计,其可以简化无线通信系统的复杂度、有效缩小系统的体积,适应于射频前端小型化的需求。本文将多种微波器件与滤波器相结合,提出了多种基于微带线的复合功能滤波器。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介绍了复
学位
经济调度问题是电力系统最基本问题之一。随着各种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加入,电网变得复杂而多变。传统集中式调度方法无法在高渗透率分布式能源接入背景下的电力系统中实现准确而有效的调度。为弥补集中式调度的不足,在电力系统中采用可靠性与可拓展性更好的分布式经济调度方法。首先,研究了具有外部确定性扰动的多领导者包围控制问题。针对系统中的确定性干扰,设计了基于事件驱动的状态观测器,用以抑制扰动对系统的影响并保证系
在间歇性新能源高比例接入形势下,需求侧资源参与电网负荷频率控制有助于缓解传统电源的调频压力,降低系统的调频成本,提高系统的调频性能。相比于传统电网,现代电力系统高度依赖于通信网络,特别是延伸至用户侧的通信系统更为薄弱,遭受网络攻击的风险急剧增加。本文针对需求侧参与电力系统负荷频率控制问题,研究了虚假数据注入攻击和Do S攻击的检测与防御策略。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针对需求侧响应参与电力系统
在电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充电站作为基础能源供给设施,既是构建完善充电服务网络的基石,也是推动电动汽车产业进步的重要前提。随着充电站行业的发展,目前传统交流充电站商用价值下降,无法有效满足用户愈发庞大的充电需求。随着大容量锂离子电池和三元电池的应用,直流型快速充电站因其高效的充电速率,便捷的充电方式,已成为商用主流充电方式。变流器是直流充电站的核心部分,其内部IGBT开关器件的频繁运行较易导
随着物联网应用创新不断,自动驾驶、工业物联网等快速发展,智能终端日新月异。智能应用已经从传统的简单传感器数据检测传输发展到目前的多媒体上下文信息感知。为解决移动终端处理能力不足和电池容量受限的问题,以及满足计算密集型应用的服务质量,业界提出了MEC的体系结构。MEC体系结构将存储和计算资源部署到网络边缘以为移动终端提供计算和存储服务,提供了一个低延迟、高可靠、高带宽的解决方案。而使用D2D通信技术
太阳光选择性吸收薄膜在各种光热转换系统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应用。对于不同的光热转换系统来说,其工作温度与太阳能光照强度一般不同,因此需要针对特定温度和聚光比优化设计太阳能光热转换薄膜。由于可以吸收大量太阳辐射,并同时保持低热辐射,太阳能光热转换薄膜可以用于光-热-电转换器件中。但传统的垂直型太阳光-热-电转换器件由于使用块体热电材料,存在着体积过于庞大的问题。然而,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小型化和便携式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