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弗雷格是十九世纪后期到二十世纪初的一位杰出的逻辑学家,1892年他发表了《论意义与指称》一文,详细谈论了《概念文字》提出的“同一”问题,也称弗雷格困惑。他通过对意义和指称的区别以及他对符号、专名、句子和从句的意义与指称及其关系等问题的论述,提出了他自己的见解,即他的意义理论。
弗雷格困惑,在某种意义上主导了20世纪整个分析哲学或语言哲学的发展。弗雷格之后,罗素提出了他的摹状词理论,区分了专名和摹状词。斯特劳森区别了意义和指称,认为罗素把摹状词本身与我们在某一特定语境下对摹状词的使用混为一谈。唐奈兰则认为,摹状词有归属性使用和指称性使用两种用法。归属性用法指的是使用限定摹状词陈述有关如此这般的人或物的某种事情;而指称性用法指的是使用限定摹状词使听者能够识别出所谈论的对象。他指出,罗素的错误在于忽视了指称性用法,斯特劳森则是混淆了指称性用法和归属性用法。克里普克提出了因果命名理论,认为专名的指称是通过一条历史因果链条所确定的。
弗雷格的意义理论使我们从源头上了解了西方语言哲学的问题,了解了许多哲学问题其实是语言问题,其解决依赖于语言问题的解决。本文试图通过对“弗雷格困惑”与解答的介绍与研究,使我们深入认识到对语言问题的研究可以促进我们对许多哲学问题的思考和解答,推动国内学者有意识地展开对语言问题的哲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