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Colles骨折合并腕背侧半脱位行小夹板腕中立位及掌屈尺偏位固定体位的临床疗效。探讨这两种固定体位对该类型骨折预后的影响,以指导小夹板的合理运用。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闭合性新鲜Colles骨折合并腕背侧半脱位的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21例和对照组19例,手法复位后予小夹板外固定,试验组固定于腕中立位,稍尺偏(约10°),对照组固定于轻度掌屈尺偏位(约20°)。分别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及治疗中出现的并发症情况;根据X线正侧位片测量判断在复位前、复位后及去除外固定后腕关节桡骨短缩值、掌倾角、尺偏角、中点位移及垂线比等的变化,用Gartland和Werley评分标准评定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所得资料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1、病例可比性分析共入选符合纳入标准病例4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患侧分布、损伤原因及受伤时间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入选病例符合试验方案和统计学分析要求,具有均衡、可比性。 2、去除小夹板固定时间比较试验组(腕中立位)去除小夹板固定时间早于对照组(掌屈尺偏位)。 3、两组整复前后及去固定后的掌倾角比较两组在整复前与整复后、整复前与去固定后掌倾角比较,两组在整复前后掌倾角恢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去固定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4、两组整复前后及去固定后的尺偏角及桡骨短缩情况比较两组在整复前与整复后、整复前与去固定后尺偏角及桡骨短缩比较,两组患者在整复前后及去固定后尺偏角及桡骨短缩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5、去除固定后,试验组不稳定纠正率达100%,对照组不稳定纠正率73.6%,试验组在去除固定后纠正腕背侧半脱位上优于对照组。 6、腕关节功能比较试验组优良率为85.7%,对照组优良率为57.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Colles骨折合并腕背侧半脱位手法复位后固定于腕中立,尺偏(约10°)位,具有安全性好、固定牢靠、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