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运用膀胱经背俞穴穴位埋线疗法结合大柴胡汤内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通过对治疗前后患者血清指标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以及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的统计,以及结合B超声像检查,观察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研究将纳入的合格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患者接受中药大柴胡汤内服,治疗组30例患者接受中药大柴胡汤以及穴位埋线的综合疗法。两组患者以7天为一个疗程,包括连续服用5天(然后休息两天),穴位埋线疗法每7天治疗一次。通过统计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以及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变化水平的统计,以及结合B超声像检查,比较两种疗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对所有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以及体重指数进行数据统计,统计随机分组后两组患者的基本数据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统计随机分组所产生的两组患者的血脂TC和TG水平,肝功能ALT和AST水平,以及B超评分,观察指标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结果数据如下:(1)血脂数据比较:治疗组TC水平为5.27±0.73,对照组TC水平为5.72±0.51;治疗组TG水平为2.29±0.22,对照组TG水平为2.67±0.32。分别与治疗前对比,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而比较两组之间治疗后的数据,TC和TG均以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说明说明穴位埋线疗法结合大柴胡汤能够降低患者TC和TG水平。(2)肝功能数据比较:治疗组ALT水平为40.42±4.89,对照组ALT水平为50.11±7.62;治疗组AST水平为41.06±3.24,对照组AST水平为46.21±4.49。分别与治疗前对比,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而比较两组之间治疗后的数据,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说明大柴胡汤结合穴位埋线疗法能够降低患者转氨酶水平。(3)肝脏B超评分:两组患者B超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治疗组为4.80±0.92,对照组为5.13±0.81;而治疗组和对照组数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临床试验的两种治疗方案对患者的B超声像改善情况相当。(4)临床疗效分析:治疗组30例患者临床治愈4例,显效13例,有效10例,无效3例;对照组临床治愈2例,显效9例,有效11例,无效8例。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73.34%,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大柴胡汤结合穴位埋线疗法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结论本研究以大柴胡汤内服,组方直指中焦肝胆脾胃以及肠腑,旨在调和肝脾、通利肠腑,使湿浊有路可出。选穴膀胱经背俞穴,通过背俞穴调节脏腑功能,通过膀胱经振奋阳气,温化痰湿。穴位埋线疗法,既减少了针刺频次,又有效的保证了对穴位的刺激量。中药内服结合穴位埋线外治,能有效降低患者血脂水平,保护肝功能,为针药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提供了治疗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