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二氧化钛介孔材料以其优良的吸附性能和独特的光电等物理性质而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本论文以制备性能优良的二氧化钛介孔球为目的,通过改变反应参数,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其形貌与孔径的影响,并以所得形貌较好的二氧化钛介孔球作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阳极材料,研究了介孔球的孔径大小对电池性能的影响。以十六胺为结构导向剂,通过溶胶-凝胶过程中水与钛源的摩尔比在0/1~30/1之间变化,合成了具有不同形貌的二氧化钛前驱体球,实现了球的直径在200-1750nm之间的连续可调,且随水与钛源摩尔比的增大,前驱体球的直径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固定水与钛源的摩尔比,改变溶胶-凝胶过程中十六胺的含量,考察了结构导向剂对二氧化钛前驱体球的形貌的影响,发现结构导向剂在成球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且在一定范围内前驱体球的直径会随着结构导向剂含量的增多而变大。改变结构导向剂的种类,考察了不同烷基碳链长度的有机胺对二氧化钛前驱体球的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长的碳链有利于形成质量较高的二氧化钛前驱体球,适当选取有机胺的烷基碳链长度可以获得形貌很好的二氧化钛前驱体球。选择价格相对低廉、环境比较友好的正己胺作为结构导向剂,控制水与钛源的摩尔比在0/1~50/1之间变化,可实现二氧化钛介孔球的直径在300nm至1400nm间的有效调节;且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球的表面越来越光滑,直径越大,最后可达1400nm。该球通过溶剂热(氨水与乙醇的混合溶液)后处理反应,经烧结后所得产物的孔径在18.9~40.0nm之间连续可调,且仍然保持球的形貌,这是目前为止文献报道的孔径最大的、具有规则孔结构的介孔二氧化钛材料。以其作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阳极材料,吸附N719染料后组装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器件,其光电转换效率由介孔球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共同决定,最高能量转化效率达到6.43%,初步显示了TiO2介孔球在太阳能利用领域中的应用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