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游戏产业的迅猛发展以及社会竞争低龄化趋势的急速蔓延,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问题与学习压力问题日益成为公众、媒体以及学术研究的热点话题。本研究立足于现实语境,基于对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从青少年自身及家庭两个层面出发,通过对来自全国十几个省市、共计1029位学龄范围内学生家长的线上问卷调查,对中学教师、学生家长和游戏行业从业人员等共计14位相关人士的深度访谈,6位中学生焦点小组讨论,以及对深圳市两所分别代表高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中学七-九年级共计332名中学生的线下问卷调查,探究以下三个问题:其一,借鉴前人研究的相关成果,重新界定中国网络游戏语境下的父母干预类型、概念和测量指标;其二,对比分析高低SES家庭的孩子在学习压力、网络游戏成瘾程度、学业自我效能感以及父母干预方式上的差异性;其三,探究初中生学习压力与网络游戏成瘾之间的关系机制,验证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和父母干预的调节效应。本研究发现:(1)在中国的网络游戏语境中,存在积极干预型、限制干预型和共同游戏型三种父母干预方式。虽然延用了青少年传统媒体使用行为研究领域中的分类标准,但综合考虑媒体属性、媒体环境以及文化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差异性,本研究在具体的概念化层面做出了部分调整,进行了“中国网络游戏场景化”的界定;(2)在陈旭(2004)编制的“中学生学习压力源量表”基础上,重新修订了信效度良好的“初中生学习压力问卷”;(3)不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青少年在学习压力、学业自我效能感、父母干预以及网络游戏成瘾等变量上具有显著差异,但在学习压力与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机制上呈现一致性,即学习压力与网络游戏成瘾显著正相关;学业自我效能感部分中介学习压力与网络游戏成瘾之间的关系;父母干预显著调节学习压力与网络游戏成瘾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