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谷子起源于我国,经脱壳处理后称小米,在我国旱作农业中具有深远的影响。米色能够直观反映小米品质的优劣,是谷子品质评价中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两个谷子品种即110、沁黄2号(QH)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UV-B辐射条件处理对谷子幼苗叶片中光合色素与各酶活性的影响;对不同UV-B辐射强度处理下谷子籽粒中的米色、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及其组分叶黄素与玉米黄质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从转录组水平分析并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关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971906、31601369); 山西省应用基础研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201901D211382); 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03D221003-6); 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2019SY20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谷子起源于我国,经脱壳处理后称小米,在我国旱作农业中具有深远的影响。米色能够直观反映小米品质的优劣,是谷子品质评价中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两个谷子品种即110、沁黄2号(QH)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UV-B辐射条件处理对谷子幼苗叶片中光合色素与各酶活性的影响;对不同UV-B辐射强度处理下谷子籽粒中的米色、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及其组分叶黄素与玉米黄质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从转录组水平分析并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关键基因,并进一步对比分析了各关键基因在谷子籽粒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模式,初步探讨了UV-B辐射对谷子叶片与米色的影响,为今后培育高品质、高类胡萝卜素含量谷子品种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谷子苗期对UV-B辐射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在两个品种谷子苗期叶片中,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含量在UV-B±处理条件下均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UV-B+辐射条件下均随着时间增加逐渐升高,但在UV-B-处理下其活性变化无规律可循;过氧化氢酶(CAT)随UV-B辐射强度增加而升高,丙二醛(MDA)在UV-B±处理下均成上升趋势。(2)不同UV-B强度辐射条件对小米米色及其中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利用色差仪对不同UV-B辐射强度下两个品种谷子不同发育阶段的米色进行测定发现:两谷子品种UV-B-处理组L*a*b*值均较低于对照组,且总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含量均相对于对照组下降。b*值可以表征小米米色黄度值。对不同UV-B辐射处理下小米总类胡萝卜素及其组成成分含量差异进行比较分析,UV-B-处理组其类胡萝卜素及叶黄素与玉米黄质两组分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叶黄素与玉米黄质为小米类胡萝卜素的主要成分。(3)不同UV-B辐射处理下小米转录组分析对不同UV-B辐射处理的两个品种谷子籽粒进行转录组分析,最终在110品种中筛选出3113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占57.02%,下调基因占42.98%;沁黄2号中筛选出96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占47.92%,下调基因占52.08%;110品种中注释到3039个差异表达基因,沁黄2号中注释到90个差异表达基因。通过转录组测序结果分析最终筛选出15个与米色形成相关的关键基因,且这些基因在110与沁黄2号中表达模式均表现出一定差异性。(4)UV-B诱导的类胡萝卜素相关基因表达模式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筛选出的关键基因在不同UV-B辐射处理下谷子籽粒发育的不同时期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相关性较高。Seita.3G397800、Seita.2G303000、Seita.4G263300与Seita.9G131200在UV-B降低时其表达量下调,Seita.9G047500、Seita.9G187300与Seita.3G352300表达量上调。
其他文献
骨骼肌是动物有机体最大的器官,负责整个有机体的新陈代谢、能量平衡和运动,同时也是有机体的蛋白质库。但骨骼肌物质代谢和收缩特性的任何恶化都会显著影响动物产品的数量跟品质。已有研究表明肌卫星细胞(SCs)是直接负责形成新纤维的主要干细胞,激活后增殖促进肌肉的生长和重塑,或在肌肉创伤后修复受损的肌肉。另外成纤维/成脂祖细胞(FAPs)在肌发生的过程中也起作用,FAPs具有内在的脂肪生成和成纤维潜能意味着
萱草属植物是重要的可食可药的观赏植物之一,由于其单朵花花期只有24 h左右,且自然存在夜间开花和白天开花类群,是研究花开放和生物钟现象很好的模式材料。本研究基于课题组前期筛选的多态性标记,对155份萱草属植物开花时间进行关联分析,挖掘与性状相关联的分子标记及其对应基因;选取同一时间点黄花菜‘大同黄花’(Hemerocallis citrina cv.‘Datong Huanghua’)和萱草‘宿迁
[目的]对绣球菌中性多糖进行分离纯化,研究其与分子量6456 Da的绣球菌酸性多糖对巨噬细胞RAW264.7免疫受体TLR4和TLR2的作用,并探究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为进一步探讨绣球菌多糖的免疫调节机制以及作为免疫功能原料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采用传统水提法提取绣球菌粗多糖,经过HZ-830大孔树脂脱色除杂、DEAE-52分离绣球菌多糖,用超纯水洗脱,收集水相洗脱组分。然后用Se
WRKY转录因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逆境胁迫响应、次生代谢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解析甘薯WRKY转录因子的功能,对培育抗逆性良好、品质高的甘薯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别从‘徐紫薯3号’和‘徐薯18号’中克隆了Ib WRKY44和Ib WRKY75基因,并对他们的生物学功能进行了初探。首先对Ib WRKY44和Ib WRKY75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和系统进
针对目前钙果枝条倒伏现象严重、人工采收费时费力,制约钙果产业规模化发展的问题,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在小林果采收机械的研究经验基础上,结合钙果种植农艺要求及生长特点,采用理论分析法和试验法相结合的方法开展钙果收获机的设计、试验研究,研制了一种具有高收获率、低破损率、性能可靠的自走式电动钙果收获机,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调研了钙果的种植农艺要求,测得钙果种植株距为0.5 m,窄行距为0.5 m,宽
谷子抗旱耐贫瘠,是主要的杂粮作物之一,近年来由于谷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人们开始通过施用大量的氮肥来提高产量,不仅造成生产成本的增加,还造成一系列的环境污染。因此,筛选氮高效谷子品种,充分挖掘并利用谷子氮高效吸收的基因,对提高作物氮肥利用效率、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农业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采用水培法,选用328份谷子核心种质资源,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并开发SNP和In Del分子标记
为探究硒对甜荞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次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实验,设计土施(T)、喷施一次(P1)、喷施二次(P2)硒的3种施用方式,每种施用方式5个硒水平。通过测定甜荞农艺性状、生理指标、光合参数、籽粒品质和硒元素吸收量得出以下结论:(1)当土施硒肥浓度小于10.00 mg/kg可以促进甜荞株高、生物量积累,提高甜荞产量,当硒肥浓度大于10.00 mg/kg表现出抑制作用;当喷施硒肥浓度小于1.00
本试验旨在从土壤中分离产木聚糖酶的芽孢杆菌,并研究其发酵麦麸饲料对肉鸡生长性能、肠道酶活性和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采集土壤样品,利用高温水浴筛选芽孢,分离培养得到单菌落后,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检测胞外分泌木聚糖酶的含量,确定最优菌株后利用16S r DNA通用引物扩增基因组,对T-A克隆质粒测序获得16S r DNA序列,BLAST比对判断菌种。同时选取21 d健康肉鸡180只,
核桃是世界四大坚果类之首,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不饱和脂肪肝、蛋白质等营养成分。核桃在生长和处理过程中,由于受气候、养分、虫害、采摘期、储藏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采摘后品质不一且壳仁分选困难。计算机视觉技术是通过计算机来模拟人类的视觉过程,在农产品检测和识别方面应用广泛。以核桃为研究对象,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建立检测判别模型,为核桃在线检测平台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1)为实现空壳核桃的检测识别,基于计算机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开始更多的追求优良的肉质品质。而驴肉作为中国的传统优质肉类,具有肉质鲜美等特点,重新走进消费者的视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是决定肉质的重要标准之一,其含量与肉的多种性状密切相关。我国养驴历史悠久,地方驴品种丰富,但关于驴肌内脂肪沉积研究的相关研究基本空白。因此,本试验以广灵驴为研究对象,对不同肌内脂肪含量的广灵驴进行转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