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与《倾城之恋》中的女性意识对比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0662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性的觉醒与反抗是近现代文学史上一个永恒的主题。纵观历史,在人类政治、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严重的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现象。女性对自我命运的把握以及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呼唤着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随着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中外文学史上涌现出一批具有女性主义意识的优秀作家。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与中国作家张爱玲(1920-1995)是中外女性作家的代表,她们各自的代表作《简·爱》和《倾城之恋》也都受到了全世界广泛的关注,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论文在分析夏洛蒂和张爱玲现有资料的基础上,以《简·爱》和《倾城之恋》中的女性意识为研究对象,结合女性主义理论,运用比较文学的平行研究方法,对两部著名小说进行细致的文本解读,力求比较系统深入地研究不同国度女性意识的觉醒和成熟,从而发现二者在表现女性意识方面的异同,以期给现代女性一些启迪。两位作家生活、成长在完全不同的国家和文化背景下,但由于女性共同的情感使然和社会共同的发展规律,使她们的作品都闪现着女性主义文学思想和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意识大多源于女性特有的心理特征,但在实现自身价值的觉醒过程中又与其所处的经济社会环境密不可分。在等级森严的社会里,简·爱和白流苏都敢于打破传统束缚,不甘心屈服于男性权威和命运的安排,在生活的困境中做出种种艰辛的抗争,努力追求真爱和平等美好的生活。论文共分绪论、正文和结语三大部分。绪论概述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综述了两部作品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两部作品的可比性。正文共分四章。第一章是理论介绍,同时对比较文学中的平行研究方法作简要概述;第二章介绍两部作品的作者与创作背景,以及两位作者的生平、气质秉性对创作的影响;第三章结合女性主义相关理论,对两部作品主人公的性格进行剖析,分析简·爱和白流苏内在性格和外在表现的反差,从而发现她们女性意识觉醒的不同表现形式;第四章对比简·爱和白流苏对爱情及其婚姻的不同态度,从而了解在当时社会背景下,以简·爱和白流苏为代表的新女性,如何勇于背叛传统、追求自我、追求爱情和幸福,进而分析中西方女性意识及其实现方式的差异。最后结合现代女性的生存方式和状态,指出这一对比分析给当代女性更好地追求独立、自主、本源的幸福生活以启迪。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通过《简·爱》和《倾城之恋》两部作品中女主人公女性意识客观真实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她们的女性尊严和人格魅力。两位女主人公身上所蕴含的抗争精神为当代女性追求自尊、自爱、自立、自强树立了榜样,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以硅胶为载体,辛基酚为模板分子,通过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了辛基酚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通过筛选功能单体、优化功能单体与交联剂比例、对比洗脱液浓度等实验优化了反
补充碳源成为解决低C/N污水处理过程中碳源不足的方法之一,当污水本身碳源可以满足脱氮除磷需求时,立即停止补充碳源系统处理效果会变差,因此,停止补充碳源后系统的恢复成为
选取2007—2011年我国沪深两市455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修正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采用OLS回归分析实证检验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绩效的累积效应。研究结果显示:
<正>"上海链家事件"一时间让"首付贷"和"杠杆"等词喧嚣尘上,从北京到全国,链家金融到底怎么了?今年2月,"上海链家事件"在网络上逐日发酵。上海市消保委召开上海市房产中介消
[目的]探讨传染病防疫人员职业倦怠的产生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为进行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工作压力量表、工作压力应对策略调查表、自尊量表、社会支持量表、职业倦
<正>在幼儿教育中,音乐教育日渐引起幼儿家长和幼儿教师的重视,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良好的音乐教育可以使儿童的想像力、自我认识、自我情感和自我表达能力都会得到一定的发
全球化、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已经融入中小学教育,在应对信息化浪潮的过程中,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高低,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育的成败。在评估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培养教师
1962年,七千人大会结束后不久,1962年2月21日至23日,刘少奇在北京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讨论1962年国家预算和经济形势问题。由于是在中南海西楼会议室召开的,
文学翻译是译者在理解、解释原文基础上的创造性叛逆与读者对译文创造性叛逆的理解和反应的过程。文学翻译活动中的创造性叛逆的程度与可接受性必须以如下标准为依据:符合知
目的:运用改良的切口换药方法,探讨其在气管切开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观察其对切口感染发生率,患者舒适度等方面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通过对气管切开的神经重症患者的临床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