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铅锌矿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分析Pb、Zn等重金属进入环境的途径、定量其污染源强、评价其环境污染程度,是关系到项目环境可行性的关键性内容。在实际评价工作中,上述关键问题的基础数据常采用类比、理论上的物料平衡分析等技术手段开展评价,关键性的数据缺乏实证基础。本论文以某铅锌矿开发项目为例,尝试通过开展选矿实验及重金属平衡分析、尾矿和废石的酸浸出试验、模拟降水淋溶实验等方式,分析其开发活动中Pb、Zn等重金属进入环境的途径和污染源强。论文成果为科学评价该类矿山的环境影响提供重要的实验数据,也为有色金属矿山环评中关键问题的实验研究提供方法参考。论文主要研究结果有:对小型选矿闭路试验中Pb、Zn、Cu、Cd、As元素进行平衡分析,结果表明,矿石中重金属Pb和Zn主要富集到铅精矿和锌精矿中,与原矿相比,其富集倍数分别约为32.633和32.460;锌精尾中Pb和Zn约占原矿中的1/3和1/2,锌扫选尾矿中Pb和Zn约占原矿中的1/8和1/13,总尾矿中Pb和Zn约占原矿中的1/7.5和1/12。重金属Cu主要富集到铅精矿中,其富集倍数约为22.571;锌精尾中Cu与原矿中Cu百分含量相等,锌扫选尾矿中Cu约占原矿Cu的1/4,总尾矿中Cu约占原矿Cu的1/3.5。重金属Cd主要富集到锌精矿和锌精尾中,其富集倍数分别约为20.909和10.000,锌扫选尾矿中Cd比原矿中Cd百分含量略小,总尾矿中Cd约占原矿Cd的1/4。类金属As主要富集到锌精矿和锌精尾中,其富集倍数分别约为17.200和22.000,锌扫选尾矿中As占原矿As的1/6.25,总尾矿中As对原矿中As约富集了5.400倍。锌精尾中重(类)金属Pb、Zn、Cu、Cd、As元素含量均比锌扫选尾矿和总尾矿中高,为了减少重(类)金属进入环境的风险,需要先对锌精尾进行相应处理后再排放到尾矿库中。对矿物中硫化矿物、碳酸盐和硅酸盐等碱性矿物进行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精矿中主要富集含硫矿物,尾矿中主要富集碳酸盐和硅酸盐等碱性矿物,且尾矿过滤液pH值在7.5以上,说明尾矿自身不易产生酸性废水。对尾矿和废石进行酸浸出毒性试验,并对尾矿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尾矿和废石都不属于危险废物,但尾矿中重金属Cd的生态危害系数和生态风险指数很大,其后依次是Pb、Cu、Zn、As。说明在该铅锌矿采选时,不仅需要注意重金属Pb、Zn的污染,更应该注重尾矿中重金属Cd的污染危害和生态环境风险。为了探索水浸及模拟降水淋溶情况下,上述载体中主要重金属的释放特性及影响因素,本研究进行了尾矿和废石的静态浸出模拟实验和动态模拟降水淋溶实验。结果表明,尾矿和废石中重金属Pb、Zn的释放受浸提液pH值影响较明显,pH值越小,重金属离子释放量越大,释放率也越大,且Zn比Pb易于受酸度影响而释放。同时,高温有利于重金属离子释放,但是影响效果不明显。模拟降水中含有的K+、Na+等离子可增加淋溶液的离子浓度和电导率,促进矿物的溶解,从而增加矿物中重金属Pb、 Zn的释放,使得在同等酸度条件下,模拟降水淋溶时重金属释放量均比水浸情况下重金属释放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