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更是文化的一部分。进入21世纪的今天,科技的发展、网络的应用、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都促使外语教育肩负起了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的重任,换言之,外语教学中的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培养只能说流利外语的学生,而且要注重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母语环境下的外语教学中,对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及在教学中导入文化这一问题就变得尤为突出和重要。在日常的日语教学中,既要重点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五会的能力,更应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探讨语言深处所隐藏的涵义,这样才不会产生歧义。更进一步说,从文化与语言之关系的层面来看,两者是不可分割的,任何分割这两者的关系,都会导致语言和文化在意义上的不完整。众所周知,语言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一种语言背后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在日语教学中导入文化背景知识,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并将其融入现实教学工作中,是改革开放后社会发展对日语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的要求,也是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打好基础的重要有机部分。本论文由五部分组成。序论部分介绍了论文的选题动机及意义、中日两国关于语言文化及日语教学中文化导入问题的研究成果以及本论文的研究方法、立场角度。第一章、语言教育的目标——交际。通过对语言、文化、交际的关系、会话的言外之意、简单日语中蕴含的日本文化等方面内容的分析,阐述日本文化在日语语言中的重要作用。会话内容的意义由“言外之意”和“言内之意”两部分构成,对“言外之意”的理解制约着听话者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教学实践中经常碰到一些看似简单、实际上难以理解的内容,这些内容之所以难以理解,正是其背后所蕴含的日本文化起着制约作用。为达到日后进行顺利交流的目的,必须在学好语言——文字、词汇、语法、句子等的基础上,真正理解其内里的文化含义,因为正是文化充当着实现顺利跨文化交际“润滑剂”。第二章、语用论的视角。语用论认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互动双方的对话具有极其重要的功能。其中一方将个人内在的思想与认知,运用语言为媒介而表达出来;听话者则透过相同的媒介,理解说话者的内在思想及意见。日语中人称指示的复杂性和社交指示的独特性是日语指示的独特方面,在那些貌似简单的会话句子中,却隐藏着深刻的含义。那些我们没法直接看到的但是却支配着人们会话行为规范的潜在的东西,恰恰就是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已经继承和掌握的本国文化。这一点我们也可以从日本人语言意识的暧昧性和行动方式的依赖性中体会出来。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说,要掌握这些语言背后潜在的含义,就必须在课堂上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即导入文化背景知识。第三章、方法与对策。在对学生和教师进行一系列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日语教学中文化导入问题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展开深入探索。日语教师自身对日本文化的认识和丰富的日本文化知识储备是进行文化教育的前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遵循实用性、阶段性和选择性的原则。对策方面:词汇教学与文化教学的结合、读解教学与文化教学的结合、文学作品的分析以及文化讲座、文化实践、多媒体与网络资源的利用等均是一些实用性的文化导入方法。最后部分是对本论文的总结,并提出了今后的课题。总之,语言教学实际上也是文化教学,二者密不可分。在母语文化背景下如养和提高学生的日语交际能力,为国家建设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复合型人才是我们日语教学中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在不断提高自己的双重文化能力以及多重文化能力的前提下,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进行教学法方面的研究,是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课题,也有着重要意义,可谓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