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惑侦查所获证据在刑事审判中的运用情况实证研究 ——以毒品案件为视角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wang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于2012年正式将诱惑侦查纳入《刑事诉讼法》,有关诱惑侦查的立法成果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认可,但是该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运行效果能否达到立法者的期许,诱惑侦查所获证据能否在刑事审判中被规范运用,即能否在定罪量刑的同时充分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还有待求证。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法,以C市某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涉及诱惑侦查的毒品案件为样本,同时结合中国裁判文书网上的经典案例展开讨论,力求客观、真实地反映2012年修法后诱惑侦查所获证据在审判实务中的运用情况,并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以探求规范该类证据在刑事审判中运用的新路径。除引言和结语外,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约三万字。第一部分对考察地区的某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毒品案件中诱惑侦查证据的具体运用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笔者从涉及诱惑侦查证据的毒品案件情况、法官对诱惑侦查类型的界分态度、法官认定诱惑侦查合法的依据、诱惑侦查证据的质证情况、被告方提出诱惑侦查证据合法性抗辩及法官采纳的情况、非法证据排除情况六个方面进行了调研。考察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毒品犯罪案件均涉及使用诱惑侦查手段收集证据的问题,很多法官在审理毒品案件时,对界分诱惑侦查类型的态度较为消极,主要依据侦查机关出具的“情况说明”来认定诱惑侦查的合法性。在法庭质证环节,侦查机关是否对被告人设置了“侦查陷阱”是控辩双方的主要争议焦点,但有助于查明案件是否存在“侦查陷阱”的侦查人员却不出庭作证或者说明情况。有时法官根据个案的特殊情况,会在庭外核实诱惑侦查所获证据,但是通常没有辩方参加。此外,在毒品犯罪案件中,被告方提出诱惑侦查及其证据合法性抗辩的情况较少。即使被告方提出抗辩,法官也很少采纳,因此法官真正因诱惑侦查不合法而排除证据的情形屈指可数。第二部分对诱惑侦查证据在实践运用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剖析。首先,由于我国《刑事诉讼法》尚未明确规定诱惑侦查的启动条件,在实践中诱惑侦查手段很容易被滥用,其合法性堪忧,而且有关诱惑侦查的审批材料不随案移送,所以法官以可信性和证明力均较低的“情况说明”作为认定诱惑侦查合法的主要依据引发了辩方的争议。其次,诱惑侦查证据的质证形式化,主要表现为法官通常会依据“情况说明”认定诱惑侦查行为及取证程序合法进而采纳相关证据、侦查人员不出庭作证或者说明情况以排除辩方对诱惑侦查证据的合理怀疑以及诱惑侦查证据的庭外核实没有辩方参与。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国有关诱惑侦查证据的举证、质证规则不健全。最后,违法诱惑侦查所获证据颇受法官肯定,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几乎无“用武之地”。主要原因在于法院长期以来依据2008年《全国部分法院审理毒品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下文简称《纪要》)中有关诱惑侦查毒品案件的审理规定来审理该类案件,同时我国也未确立诱惑侦查证据的认证规则。总而言之,问题的根源在于我国有关诱惑侦查的立法不完善。第三部分论述规范毒品案件审判中诱惑侦查证据运用的对策。针对我国司法实务中暴露出的上述问题及其原因,笔者分别从三个方面提出建议。第一,明确启动标准、严格审批程序以规范诱惑侦查措施的启用,并规定随案移送审批材料,同时完善相关救济措施。第二,完善诱惑侦查证据的当庭举证、质证规则。明确由检察院承担诱惑侦查及其证据合法的举证责任和证明标准,同时以法庭质证为原则,以庭外核实为例外,明确庭外核实的适用条件和参与人员,建立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第三,从明确诱惑侦查合法性的界定方法和确立适用于诱惑侦查案件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两个方面来构建诱惑侦查证据的认证规则,同时修改《纪要》相关规定,使之符合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和法治理念。如此,诱惑侦查所获证据在审判实践中的运用才不会饱受诟病。
其他文献
行为人出于牟取非法利益之目的,给养殖户饲养的牛注射麻醉药剂,致使该牛处于“病牛”状态后,采取欺骗手段将该“病牛”低价予以收购,而后再给收购的“病牛”注射缓解麻醉药剂,待牛恢复正常状态予以销售。对前述行为如何定罪,理论和实务上多有争议。争议的根源在于,对相关罪名构成要件要素的不同界定和理解。本文在全面梳理分歧意见和争议焦点的基础上,针对相关罪名中存有争议的构成要件要素进行分析论证,以期对前述行为合理
文化意识和民族精神融入了每一个人民的血脉之中,民族文化在人民代代相传中得到延续与传承,而民族绘画艺术是作为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民族性和特殊性的绘画门类,传承着民族精神与民族意识,因此本文从具有云南民族特色的本土绘画语言艺术的不同特征构成分析比较入手。从独具东方意味的云南本土绘画语言中的线条性、结构形式、构图形式的章法规律、构图形式、装饰感和自我创作感悟等来研究不同绘画语言在艺术作品上如何表达,从而
国家对未成年人领域的体制建设非常重视,虽然我国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建立违法涉罪未成年人帮教矫正制度,秉承“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宗旨,对有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矫治,但司法实践中运行机制不协调、混乱局面不可忽视,部门之间多头管理、本位主义泛滥,有效放权、去行政化的缺失阻碍违法涉罪未成年人帮教矫正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本文拟结合目前出台的《社区矫正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
国家强制公民接种免疫规划疫苗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公共安全。其中,监管部门监管疫苗安全和接种过程,接种单位在监管部门的规范下履行接种义务。第一部分是对免疫规划疫苗疫苗的概述。疫苗分为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免疫规划疫苗包括第一类疫苗中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和省级增加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免疫规划疫苗具有公益性、程序性和强制性。国家实施免疫规划具有战略意义,加强免疫规划的向好实施和落地实施需要相关机构和有关单位
诈骗罪中,行为人实施的欺骗行为必须使被骗人遭受财产损失,其行为才能成立诈骗罪,因为诈骗罪是财产犯罪。本文从一个极具争议的真实案例为切入点,结合财产犯罪的相关知识理论,综合运用案例研究、比较分析的方法,针对诈骗罪中财产损失的司法认定进行研究,明确财产损失的范围和认定标准以及行为人对财产损失的违法性认识,并为司法实务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以便处理类似案件。全文约两万一千字,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案件的
“青春”涵盖了每个人一生中最为难忘的的记忆,这一时期的情感饱满且真挚、单纯也善良,在不同的领域中,只要关于青春的话题都会赋予它一丝时代气息。在画家和诗人的笔下,“青春”题材的表达都是对于当下时代精神和人文关怀的一种精神寄托。在油画发展史上,国内外艺术家虽然风格各异,绘画的形式语言、材料和技法也都各有不同,但有关青春题材的作品都彰显着人性的光辉,体现了这些艺术家对于时代精神的探索和对生命的热爱。而我
大数据时代的算法新闻伦理的构建是当代社会道德伦理建设的重要部分。目前,算法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聚合类新闻客户端,从事着信息的生产、筛选与分发,不仅在传播效率上有所突破,还能为用户提供定制版的信息服务。然而,算法介入新闻传播领域也带来了不少挑战,如“信息茧房”、算法偏见、内容泛娱乐化、信息真实性认知偏差、以及泄露个人隐私等伦理问题时而发生,不断考验着新环境下的新闻伦理规范准则。应对聚合类新闻客户端中的算
超级写实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间在美国滋生并发展起来的一种艺术流派,于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其后经过中国艺术家的实践与改造,逐渐被本土化和特色化。本篇论文通过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以及采访法来收集和整理资料,将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方面论述美国超级写实主义产生的原因及其后续发展状况。梳理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间与美国超级写实主义相关的艺术流派,重点论述精确主义、波普艺术及概念艺
隐喻是写实油画的审美本体属性,一件优秀的写实油画从整体到局部都充满了隐喻性。隐喻也促成了写实油画深层次的表达。写实油画的艺术家通过隐喻,将艺术品表象之下的寓意传达给观者。普遍价值里,隐喻概念被理解成抽象的,所以很多时候抽象艺术往往更容易让人联想到隐喻这个概念。但事实上,写实油画就是要把概念传达出来,隐喻对于写实油画是不可剥离的部分。就像肉体需要灵魂,写实油画也同样需要内在文化的隐喻,而不是直白的告
近年来,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缅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汉语在促进中缅关系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缅甸汉语学习者日益增多,缅甸汉语教学正从华人社会向主流社会扩展。缅甸曼德勒福庆电脑语言(孔子课堂)将汉语教学引入到曼德勒及其周边地区的多所高校,其中包括一些理工大学。缅甸理工大学学生学习汉语成为一个积极的新现象。研究这一群体的汉语学习动机,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保持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