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洞轴向动力扰动远程触发岩爆的真三轴试验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uth_T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岩爆是一种高地应力地区由于地下工程开挖引起的围岩动态弹射性破裂的现象。根据岩爆的触发机制,可将岩爆分为自发型和远程触发型。远程触发型岩爆指开挖卸荷后,应力调整平衡后的高静应力岩体,在爆破、机械振动、岩爆产生的应力波、地震波等动力扰动作用下发生的动态破坏现象。通常,沿着洞轴方向传播的掌子面爆破动力波触发的岩爆最为常见。由于远程触发型岩爆发生的时间和空间都有很强的随机性,较难进行准确的预测和预报,易造成较为严重的工程安全事故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为深入理解远程触发型岩爆现象,利用一种新的真三轴试验机,采用“单面临空、五面施加静载、一侧施加动力扰动荷载”的加载技术,采用立方体花岗岩岩样模拟了此类岩爆孕育的全过程,并开展各种影响因素包括隧洞的切向应力、轴向应力、径向应力以及动力荷载幅值和频率对远距触发岩爆影响的试验研究。试验中,利用高速摄像机系统、数字影像运动分析软件、变形测试系统等手段,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多维度分析,包括岩爆发生情况、弹射破坏过程、扰动时间、应力、应变、岩爆碎块粒径分布、母岩破坏形态和弹射动能等。最后,对此类岩爆发生的能量机制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1、足够的Z向静应力、动力扰动幅值和频率是隧洞轴向动力扰动触发型岩爆发生的三个基本条件。在其他荷载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随着Z向静应力、轴向动力扰动荷载的幅值或频率的增大,岩爆孕育时间越短,岩爆所需的扰动时间越短,所需的Z向应变增长量越小,岩爆发生时碎块弹射动能越大,岩爆发生后的岩样破坏程度越大,弹射碎块的破碎程度越小。总的来看,Z向静应力、动力扰动幅值或频率越高,岩爆越易被触发。2、X向静应力的大小对远程触发型岩爆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在其他荷载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在50MPa范围内的X向静应力越大,岩样的承载能力越高,岩爆孕育时间越长,岩爆所需的扰动时间越长,所需要的Z向应变增长量越大,岩爆发生时碎块弹射动能越小,岩爆发生后的岩样破坏程度越轻,弹射碎块的破碎程度越严重。越不容易发生岩爆,总的来看,X向静应力越高,岩爆越不易被触发。3、Y向静应力的大小对远程触发型岩爆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在其他荷载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在10MPa范围内的Y向静应力越大,岩样的承载能力越高,越不容易发生岩爆,岩爆所需的扰动时间越长,岩爆发生时碎块弹射动能越小,岩爆发生后的岩样破坏程度越轻。不同Y向静应力下的动力扰动触发型岩爆的孕育时间、所需的Z向应变增长量和弹射碎块的破碎程度变化规律不明显。总的来看,Y向静应力越高,岩爆越不易被触发。4、远程触发型岩爆的弹射破坏过程可概括为颗粒弹射、劈裂成板、剪切成块、板折弹射等四个阶段。5、动力扰动过程中岩样损伤随时间演化呈现先快速增长、然后稳速增长和最后高速增长的变化规律,扰动过程中不断累积的损伤造成岩样极限存储能逐渐降低,当岩样的弹性应变能与极限存储能之间形成一定差值时,部分剩余弹性应变转化为岩石碎块的弹射动能,从而导致岩爆的发生。
其他文献
深埋长大隧道在克服高山峡谷等地形障碍、缩短空间距离及改善陆路交通工程运行质量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基础建设事业的高速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进一步推进,大量
概括和总结了当前基坑工程存在的问题,以土与支护结构的相互作用为研究核心,分析了支护结构变形对土压力的影响这一动态变化过程,表明要真实反映开挖过程中的土压力不能忽略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凭借其优良的受力性能、简便的施工方式及合理的建造成本,近些年己在愈来愈多的工程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与混凝土不产生接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碳化是一个复杂的物理扩散和化学反应过程,不仅与混凝土的材料参数(如水灰比、矿物掺合料、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等)有关,而且与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二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居住环境的改善,对建筑规划的要求逐渐提高,把周边多幢高层建筑的基础连成整体利用广大的地下空间形成地下车库或地下商场,这满足了多种建筑功能的需要,而且
为探究线性粘弹性耗能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随机响应,采用线性粘弹性阻尼器最一般的积分型本构模型,运用随机振动理论对粘弹性耗能结构基于巴斯金谱和Davenport谱的随机风振
我国是一个面积辽阔、存在多种地质场地的国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在复杂地质场地修建高层建筑不可避免;近年来,我国多次发生地震灾害,造成了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目前,常
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其具有耐火性好、整体性好、造价较低等特点,而成为国家基本建设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结构形式之一。然而随着大量钢筋混凝土建筑物使用年限的增长,钢筋混凝土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在我国开始应用较多的一种预制桩型。由于该桩型具有工艺简单、质量可靠、施工速度快、造价较低、检测方便等优点,因而在工程中得到了相
橡胶作为一种工业原料,每年都在大量生产,同时也伴随着成吨的橡胶废料,而由于橡胶具有稳定的性能,难以分解,致使当今世界面临着严重的橡胶污染问题。如果能将废弃橡胶加工成建筑材料加入到混凝土中,不但能缓解橡胶废料带来的环境污染压力,还能利用橡胶吸收能量、耐久性好、疲劳性能较优等特性,提升构件的疲劳性能。因此,本文以普通钢筋为受力筋,制作了2块普通混凝土板与6块橡胶混凝土板(4块橡胶掺量为10%,2块橡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