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伯华辨治热病经验研究

来源 :中国中医科学院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flysky30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孔伯华先生是京城四大名医之一,对“热病”诊疗尤为擅长,研究其辨治热病的经验不仅具有理论价值更具现实意义。研究方法本研究应用文献信息学、逻辑学、数据挖掘等方法,以珍贵孔先生医案手抄稿编撰而成之《孔伯华医案存真》热病病例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孔先生专著、医论、中医经典理论及时代特点、自然物候等从时空、地域、医案三个维度,主要通过“孔伯华热病医案分析解析研究”、“孔伯华热病辨治经验研究”及“伤寒经方传承与新用”三方面展开系统研究,以探微索隐、揭示规律、彰显特色,从临证实录的角度探讨孔伯华先生辨证热病学术特点、独特的临床诊疗经验,力求客观、深度挖掘孔伯华先生治疗热病临证思维、常用立法及用药特色,为当前热病研究和临床提供新的视角。研究结果1.孔伯华热病医案数据挖掘分析研究以《孔伯华医案存真》中医案为本底资料,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2.1”软件,主要运用数据挖掘与归纳推理的方法对孔伯华先生辨治热病经验进行梳理。筛选孔伯华以发热为主症的热病医案144例,其中男性75例,女性65例,性别不详4例,共计352诊次,研究主要从发热与舌诊、脉象、伴随症状、证候分布、病位、治法、用药分析等几方面深入挖掘分析。在对信息的抓取与分析中,揭示孔先生治疗“热病”的潜在规律。研究提示医案所载发热为主症医案脉象频次由高到低主要是:数大、滑数大、滑数、弦滑数、左关盛、数、弦数、关盛、有力、弦滑数大等;单脉象及频次由高到低分别是:数、大、关盛、弦、有力、洪、平、缓等,医案中脉象多为阳脉。舌苔频次由高到低前10位依次是白腻、未退净、厚腻、黄厚、苔退、白厚腻、垢厚、垢糙、垢腻、厚糙;舌质颜色频次最高的是白、其次是黄、赤;舌苔厚薄及频次是厚苔明显高于薄苔;舌质津液情况及频次糙大于润;舌苔净垢情况及频次是垢明显高于净。医案所载发热主要伴随症状及证候分析。伴随描述:便秘、便泻、口渴、神昏、呕吐、谵语、腹痛等症状,辨为阳证较多。证候分布由多到少排列:为湿热内蕴、气分热盛、热入营血、表热、表湿等,其中湿热内蕴证占60%比例居多。病位分布从高至低排列:以肺、胃、肝、脾、心包、肠胃,提示外感发热最易以肺和胃受累,所涉非一脏,往往多脏器受累,治病用药需兼顾其他脏腑。药物性味归经,性以寒、平为主,味以甘、苦、辛为主,归肺、胃、肝经的中药最多。中药以鲜苇根、地骨皮、生石膏、旋覆花、代赭石、薄荷、生石决明等为高频用药。同时,对症状、证候与中药关联分析提示了石膏、地骨皮、黄柏、代赭石及安宫牛黄丸的用药特点。研究亦得出了石膏、知母等31对常用药对。2.孔伯华热病辨治经验和学术特点研究在上述研究基础上从临证实录角度进行孔伯华热病辨治经验和学术特点研究,探讨孔伯华先生辨证热病学术特点、临床诊疗经验,深度挖掘孔伯华先生治疗热病临证思维、常用立法及用药特色。首先,从“病因”“发病”“辨证”“治则”“调护”等角度对孔先生辨治热病思维进行整体探析。其次,根据第一部分研究结果揭示的病机、证候特点等提取出的“郁热”这一重要致病因素,阐述了孔先生从“郁热”论治热病的学术特点。提出“郁热”乃热病发病重要环节、辨治“郁热”重视从少阳宣郁泄热、郁热挟湿重视畅通三焦等。再次,总结出“通”“降”“和”三个主要治疗法则,整理了孔先生审因组方、审病位组方的特点与用药特点,归纳出“郁热轻”“郁热重”“邪为湿固”“在表在上”“在表在里”“邪退气阴亏”等方阵特点,及以“石膏”为代表的药物应有特色。最后,从“谨遵经旨,首辨阴阳”“凭脉辨势,四诊合参”“溯源循因,重视郁热”“顺天之道,调畅气机”“治病求本,顾护脾肾”“截断扭转,已病防传”6个特点对孔先生辨治热病学术特点进行了诠解。3.孔伯华传承伤寒经方和新用研究研究中发现孔先生对伤寒经方传承中多有创新,以“旋覆代赭汤”“小柴胡汤”“改良大承气汤”应用可见一斑。通过以经解经,应有对比、推理,对以上三方中蕴含的创新思维进行了初步阐发、对其临床应用进行了系统梳理。研究认为“旋覆代赭汤”在药物组成、配比、适应症方面均有活用,如旋覆花与代赭石经典比例为3:1,孔先生应用比例为1:1,功效为“镇肝降逆,调和脾胃,化痰通腑,并降诸上逆之气”适应症扩大为呃逆,咳嗽,呕吐,头痛眩晕,大便不通等。孔先生和解少阳,不用小柴胡汤,而以自拟“薄荷龙胆汤”为主,更强调“辨素体阴阳”,突出“阴不足”的病机特点,脉象以“弦大或数”为主,治“胃”臣佐半夏、知母、藕;治“脾”酌加谷芽、稻芽;治“肝”酌配“地骨皮、石决明、桑寄生”等。孔先生“改良大承气汤”与伤寒“大承气汤”相较,方药组成为“酒大黄,瓜蒌,玄明粉或加枳实、大腹皮、厚朴花”,其中,酒军(1.2-4.5g,平均剂量3g)、瓜萎(9-30g,平均剂量24g)玄明粉(1.2-6g,平均剂量3g),煎煮方法中“川军(开水泡,兑)取之气,弃其味,玄明粉(冲)”用药时机为“胃实肠满,潮热,腹满,汗出”服用方法“得下,如仍有燥屎,可续服用”,传承中又多活用,特色鲜明。研究结论研究认为孔伯华对热病论治学术思想源于《内经》、《难经》。热病论治孔伯华重视“郁热”,提出“郁热”乃热病发病重要环节;辨治“郁热”重视从少阳宣郁泄热调畅气机;郁热挟湿以分消上下之势畅通三焦;“祛邪”之法重视通降并用,气血同调。辨“素体”阴阳盛衰以固本,护心、脾阳、滋阴以病防传。孔先生热病辨治“寒温融合,法效伤寒”,而用药之性,参悟《本经》擅用妙用石膏、喜用芳香之品鲜药、兼用中成药以补汤药之不及。总之,孔伯华先生辨治热病经验丰富、特色鲜明。通过以上研究,亦可窥其对中医学术继承和发扬上的贡献。本论文立足于客观性和系统性的角度,对孔先生热病辨治经验与学术特点进行总结和阐发,对其辨治经验的梳理尤为着力,相信对当前中医药防治热病临证探索及名医经验传承研究等或应有所助益。
其他文献
合成了3-溴丙基-5,5-二甲基海因,并成功接枝到聚乙烯亚胺改性的Fe 3O4@SiO2表面,经氯化处理得到季铵化卤胺聚合物改性Fe3O4@SiO2纳米粒子。采用红外光谱、透射电镜、Zeta电位
随着全球区域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和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产业之间的边界开始模糊化,交叉、渗透融合日益活跃,逐步架构出合理化、高度化的新型融合型产业体
随着供应链的日益复杂化,战略性成本管理(Strategic Cost Management)在把企业资源与其长期战略和短期策略相协调,从而提高供应链管理的效率并促进供应商和客户的价值增长这
《庐山高图》作为沈周艺术风格转型时期的重要代表作品,对其进行研究不仅能提高对沈周绘画风格的认识,还能更深层次地了解沈周绘画技法的特点。本文首先从《庐山高图》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