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著作权犯罪中复制行为的认定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chenglin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刑事保护是著作权保护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侵犯著作权犯罪中,最重要的要件之一是认定是否构成复制。侵犯著作权犯罪中的复制,以民事保护中的复制为基础,但在具体个案的认定中,似乎又有其特殊性。本文以世茂公司诉索鼎公司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案(以下简称为“索鼎案”)为例,来分析计算机软件侵权纠纷如何认定构成“侵犯著作权罪”的问题,探讨“实质性相似”、“复制品”、“复制行为”的概念和关系。本文共三万余字,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索鼎案的基本案情及其引发的法律问题,即源代码的部分相同能否认定为实质性相似,与在先作品实质性相似的作品在形式上能否构成刑法意义上的复制品,如何认定复制行为,证明责任应当如何分配等。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侵犯著作权罪中复制行为认定的实体规则。首先介绍了侵犯著作权罪中认定侵权复制品的“实质性相似+接触”规则。其次将侵犯著作权犯罪中侵权复制品与侵害著作权民事案件中复制品进行比较,认为二者在复制品的特征和判定标准上基本一致,但民事案件中实质性相似的概念应用更加广泛。因此民事案件中实质性相似的产品不一定构成复制品,而刑事案件中的实质性相似产品一般都构成复制品。这是由刑法保护著作权的限制和计算机软件的特殊性导致的幸存者偏差效应。最后,从应对新犯罪形式的需要、司法惯例、刑法目的等方面论证了在侵犯著作权犯罪中适用实质性相似规则认定侵权复制品的合理性。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侵犯著作权罪中复制行为认定的程序规则。首先分析了侵犯著作权罪中的证明规则,公诉机关应当承担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责任,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在公诉方提出初步证据后,由被告人承担证明责任。在证明标准上,刑法上认定侵犯著作权犯罪应当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需要证明非法复制“行为”的存在和被控侵权的作品不具备自身的独创性;接着,基于法律规定和实践操作,得出可以通过侵犯部分作品从而认定构成犯罪;最后,从制度和法理两个方面论证了在侵犯著作权犯罪中适用推定的可能性,归纳出“基础事实+规范-反证事实=推定事实”的推定法则。并以计算机软件侵权案为例,例举了源代码个性化信息比对等具体推定方法。第四部分对于对待侵犯著作权犯罪的宏观态度提出自己的建议,认为索鼎案的困境反映出现行法律需要理性解释与完善,司法工作人员的观念需要更新和转变。面对越来越多发的新型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应当积极而谨慎地对待。在面对构成犯罪的行为时积极应对,发挥刑法的保护功能,同时重视刑法的谦抑性,寻求国内立法与国际保护、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保护与限制的平衡。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排便干预对早期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从2009年7月~2010年12月期间在妇产科出生的正常新生儿中随机选取120例,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新生
1、甜柿甜柿,又叫泡柿、脆柿,是用尚未熟透的青柿通过浸泡催熟而成,具有甜、脆的特点.其浸泡方法如下:
目的:研究PDCA循环法在改善药房管理质量及降低药品应用差错率中的作用。方法:自2018年6月开始我院药房管理实施PDCA循环法,将其前一年药房作为对照组,后一年药房作为观察组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购成为一种新型的消费方式。网购具有虚拟性、技术性和非现场性,消费者无法直接接触商品或服务。网购消费者对于商品或服务的了解主要依赖经营者的文字、
为了一次性检测临床样品中是否存在鸭新城疫病毒(NDV)、鸭瘟病毒(DPV)或鸭坦布苏病毒(DTMUV)感染,本研究根据GenBank已登录的3种病原的保守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
利用HAAKE RS600流变仪对电流变体进行了强制振荡实验研究,得到了流体在不同剪切应力幅和振荡频率下,电流变体储能模量、损耗模量、损耗因子随剪切应力和剪切频率的变化规律.
目的:探索对重症监护室(ICU)常用抗感染药物万古霉素的迟发性过敏反应开展药学监护的方法。方法:临床药师参与2例应用万古霉素后出现重症药疹的重症患者的治疗,并进行药学监
<正>法国著名作曲家,管风琴家,音乐理论家让-菲利普·拉莫(Jean-PhilippeRameau)在他50岁的时候才走上戏剧音乐创作的道路。他的著名代表作《卡斯托尔与波路克斯》(Castor et
以杜仲叶林栽培模式枝木为原料,在不同热解温度下制备木醋液,分别记为DC550、DC650、DC750、DC850、DC950。测定5组木醋液的部分理化指标、总酚含量、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