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柱CE-ICP-MS联用技术用于快速形态分析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zh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旨在发展短柱毛细管电泳(SC-CE)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联用技术(SC-CE-ICP-MS),建立高通量的元素形态分析方法,提高CE-ICP-MS联用技术的分析性能。建立了SC-CE-ICP-MS进行汞、铬和铁的快速形态分析方法。论文包括以下五章: 第一章综述了CE-ICP-MS的发展。全章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CE的发展、类型以及在形态分析中的应用;第二部分讲述了ICP-MS的发展、工作原理、干扰及消除;第三部分讲述了CE-ICP-MS在形态分析中的应用;第四部分讲述了CE-ICP-MS的局限性,并提出了SC-CE-ICP-MS联用技术。 第二章发展了一种基于微流雾化器的CE-ICP-MS可拆卸接口。这种可随意拆卸的接口减轻了毛细管冲洗过程中对后继检测器的污染。将基于这种接口的CE-ICP-MS联用技术并应用于Hg(Ⅱ)和MeHg(I)的形态分析,Hg(Ⅱ)和MeHg(Ⅰ)分离的CE条件为:45cm×75μmI.D.毛细管,22.5kV分离电压,30mmolL-1H3BO3+10%v/vCH3OH(pH=8.7)缓冲溶液。Hg(Ⅱ)和MeHg(Ⅰ)两种形态迁移时间和峰面积的精密度分别是(RSD,n=5)3.5%~3.8%和2.3%~5.1%。Hg(Ⅱ)和MeHg(Ⅰ)的检出限(3σ)分别是47μgL-1和48μgL-1。 第三章提出了SC-CE-ICP-MS联用技术,建立了高通量的铬形态分析方法,在1rain内实现了Cr(Ⅲ)和Cr(VI)的分离检测。选用15mmolL-1HNO3作为电解质溶液,分离电压6kV,石英毛细管15cm×75μmI.D.。Cr(Ⅲ)和Cr(VI)迁移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5)分别为1.8%~2.4%和2.2%~5.7%;检测限(3σ,10μgL-1)分别是1.8μgL-1和1.9μgL-1。线形范围为25~5000ngmL-1。将SC-CE-ICP-MS联用方法应用于合成样品中Cr(Ⅲ)和Cr(Ⅵ)的测定。Cr(Ⅲ)的回收率为103%~110%,Cr(Ⅵ)的回收率为90%~108%。 第四章建立了一种基于可拆卸接口的SC-CE-ICP-MS联用技术应用于汞的快速形态分析在1min内分离了Hg(Ⅱ)和MeHg(Ⅰ)两种形态。采用30mmolL-1H3BO3+5%v/vCH3OH(pH=8.6)为缓冲液,21kV分离电压,16cm×75μmI.D.毛细管,Hg(Ⅱ)和MeHg(Ⅰ)迁移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5)分别为1.4%~2.6%,3.3%~3.4%;检测限(3σ)分另是9.7μgL-1,12.0μgL-1。 第五章采用碰撞池技术(CCT)消除ICP-MS检测中与Ar相关的多原子离子干扰,提出了SC-CE-CCT-ICP-MS联用技术。将该联用技术用于铁的形态分析,Fe(Ⅱ)和Fe(Ⅲ)的分离时间缩到在1min左右。CE缓冲体系为15mmolL-1Tris+1mmolL-1EDTA+1mmolL-1o-phen,pH=8.6,分离电压28kV,石英毛细管为14em×50μmI.D.。Fe(Ⅱ)和Fe(Ⅲ)的迁移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5)分别为1.0%~2.6%,1.9%~3.9%;检测限(3σ)分别是10μgL-1,8.3μL-1,
其他文献
由于锆和铪的氧化物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可预期的市场潜力,研究开发综合性能好的锆和铪的氧化物材料,已成为材料工作者努力实现的目标。由于水热/溶剂热方法具有上述优点,利用
长期以来,由于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具有设计制造简单、高灵敏度、价格低廉而被广泛研究并已在生物检测中逐步得到了应用。然而,如何将生物活性组分有效的固定在电极表面的固定方法
荧光分析法由于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金属离子检测。本文研究了脱镁叶绿酸-a甲酯和二氢卟吩酰胺P6对铜离子的荧光探针行为。本文首先以叶绿酸膏为原料,经5%硫酸甲醇溶液降解得到脱镁叶绿酸-a甲酯,脱镁叶绿酸-a甲酯和丙醇胺在室温下反应得到二氢卟吩酰胺P6。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以及元素分析确定。接着测定了脱镁叶绿酸-a甲酯和二氢卟吩P6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和荧
数据挖掘是指综合运用多种算法,从大量数据中发现事先未知的信息和知识的计算机数据处理过程。作为一门多学科的交叉技术,数据挖掘已成为数据库系统和机器学习领域的重点研究课
聚合反应和聚合方法的研究长期以来就是高分子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活性自由基聚合取得了重大的进展。γ-射线辐射是聚合反应中一种有效的引发方式,但分子量不易精确控
近年来,导电高分子材料由于具有共轭的电子结构,良好的导电性和稳定性,已经越来越多地在电催化剂载体方面广泛应用。其中,聚苯胺的主链上含有交替的氮原子和苯环,具有优良的环境稳定性和导电性。聚苯胺修饰活性碳制备出的聚苯胺碳复合载体,可以较大幅度的提高载体的导电性和稳定性。本文利用化学氧化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碳复合载体(PAnC);选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掺杂剂对复合载体P
氧化锌,具有60 meV,激子结合能的一种直接宽禁带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禁带宽度为3.37 eV,由于其良好的光、电性能引起了研究者广泛的关注,这些性能使氧化锌在太阳能电池、光探测
谷氨酰胺转胺酶(蛋白质-谷氨酸-γ谷氨酰胺转移酶,Transglutaminase EC2.3.2.13,TG)由于能催化蛋白质分子内或分子间的酰基转移反应,通过形成交联键改善蛋白质的功能性质,在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