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贯重视华文教育工作,作为华文教育重要形式的“中国寻根之旅”自1999年创办以来,在不断加深海外华裔青少年对中国国情和中华文化的了解方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的意见》进一步开启了传播中华文化的大好局面。由于当前对华文教育需求不断扩大,内容不断丰富,以及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需要,使得“中国寻根之旅”的层次要求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拓宽“寻根之旅”的内容结构和组织形式就成为当下最突出的问题。体育作为深受青少年喜爱的一种“国际性语言”,对青少年成长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尝试在对传统寻根之旅开展现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华裔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依据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体育教育学、跨文化交际学等相关知识,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将体育元素融入“中国寻根之旅”进行论证和实践探索。以两期“中国寻根之旅”中华文化营的80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在活动营结束后,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对比两组营员组间、组内等在中华文化的认同感、祖籍国自豪感等方面的差异性;除此之外,营员家长、领队教师在活动营结束后再次对活动营进行综合的评价,并结合营员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等全面地检验将体育元素融入“中国寻根之旅”中华文化营中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调查发现,目前“中国寻根之旅”中华文化营的项目主题逐渐多样化,教学方式逐渐增多。且营员普遍能够简单对话,但存在重游览轻修为、缺少体育元素等问题;2、经过理论分析认为,体育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传承中华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海外华裔青少年的华文教育中具有潜力;3、实验后,实验组营员较对照组营员在中华文化认同感和对祖籍国自豪感两项指标上出现了极显著性的差异,即P<0.01;4、实验后实验组营员在对具有体育元素的课程评价打分时,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其他课程评价的打分都高;5、实验后实验组的领队教师和学生家长对活动营的整体评价较对照组出现了显著性差异,即P<0.05。本研究尝试将体育元素融入到“中国寻根之旅”中华文化营的课程中进行实验干预后,对比分析发现,实验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同时也促进了华裔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主要表现在:具有体育元素的课程及行程安排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对祖籍国的自豪感;同时,很好地丰富了“中国寻根之旅”中华文化营的内容和活动形式,为今后活动的开展和创新提供可借鉴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