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藏松多地区板多铅锌矿床是冈底斯中部新发现的赋存于晚三叠世花岗闪长岩体中的中型矿床,其研究对冈底斯成矿带成矿作用期次的厘定和区域成矿理论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该矿床发现时间晚、海拔高、勘查程度较低等原因,理论研究十分薄弱。为确定该矿床的成因及成矿构造背景,本文在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基础上,开展了成矿相关岩体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锆石Hf同位素测试,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矿石的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含矿石英脉H-O同位素测试,金属硫化物Rb-Sr同位素测年与S、Pb同位素测试等工作。结果表明,板多铅锌矿床属与花岗闪长岩具有密切时空和成因联系的中温热液脉型矿床,经历了石英-毒砂-黄铁矿-磁黄铁矿阶段(Ⅰ)、石英-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方铅矿阶段(Ⅱ)和石英-方解石阶段(Ⅲ)。测年结果表明,与矿化花岗闪长岩的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03.8±1.7Ma(MSWD=0.53)和206.1±0.4Ma(MSWD=0.098),7件金属硫化物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202.7±2.3(MSWD=1.3),表明板多矿床的成岩成矿时代为晚三叠世,进而证明该矿床为冈底斯带上形成时代最早的内生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光谱分析与H-O同位素测试发现,板多矿床的成矿流体为简单的NaCl-H2O体系,早阶段发育气液两相与纯气相包裹体,存在沸腾现象;中晚阶段只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流体成分为单一的大气降水。主要成矿阶段均成矿流体具有中温(均值266.3℃)、低盐度(均值3.39%NaCl eqv)与低密度(均值0.79g/cm3)的特点。金属硫化物硫同位素、铅同位素与锶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壳幔混合。板多铅锌矿床弱蚀变花岗闪长岩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SiO2含量为66.7867.85%,K2O含量为2.573.37%,Al2O3含量为13.5315.15%,Mg#值较高,为45.551.3;样品显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和明显的Eu(δEu=0.710.99)负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锆石Hf同位素有着从负到正的εHf(t)值(-2.51.7)和老的模式年龄(1.141.40 Ga)。显示板多矿区晚三叠世花岗闪长岩岩浆源区为古老下地壳与幔源混合,并发生了一定的分离结晶作用。结合区域资料,认为岩体与矿床形成于新特提斯洋北向俯冲阶段。板多铅锌矿床成矿时代与构造背景的研究和厘定,一方面佐证了冈底斯带晚三叠世岩浆活动发生了与新特提斯洋北向俯冲有关的成矿作用;另一方面,进一步表明冈底斯带早期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成矿作用的时代上限可以提前至晚三叠世,因此冈底斯成矿带晚三叠世花岗岩的有色金属成矿潜力不容忽视,应列为重要的找矿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