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上书”的法理分析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90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民主、法治建设的不断完善,公民的法律素养、权利意识也是日趋增强。近十几年来,我国公民通过“上书”建言、维权俨然已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过程中一种当然、必要的存在。且在实践中被冠以“公民上书”之名。论文选择以“公民上书”的法理分析作为研究主题,以期运用法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来全新认识、分析“公民上书”。从而更好的实现其在民主、法治建设中的价值。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公民上书”的一般理论。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研究,总结出当下“公民上书”的历史渊源以及其现有的发展状态。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公民监督权的理论和法律依据,认定“公民上书”的实质即公民行使公民监督权的行为。并将其与公民的听证行为以及信访行为进行横向比较,以此更为全面认识公民“上书”行为。论文第二部分,对“公民上书”进行了价值分析。文章运用人民主权理论、参与民主理论分析了“公民上书”之于民主的积极影响。并且运用法治理论阐述了“公民上书”在法治建设中对我国的立法、司法以及执法产生的法治价值。第三部分论文分析了“公民上书”在推动民主、法治建设,实现公民监督权时面临的困境和产生的原因。第四部分论文基于对“公民上书”的事实和价值分析提出了通过加强公民的法律素养从而提升公民“上书”的意识及策略,构建审查、回复机制和诉讼救济渠道等针对公民“上书”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以期能更好的帮助公民通过“上书”的方式行使公民监督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推动我国的法治建设。
其他文献
信用评级机构承担着金融市场信用风险识别和防范的重要作用,然而信用评级机构所面临的任何潜在或现实的利益冲突削弱了这一作用。在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利益冲突的法律监管存在
对行政规则的研究一直是行政法学理论研究的热点。笔者认为,行政规则存在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对行政规则的法律性质没有弄清楚。因此,对行政规则的法律性质的明确定位是本文的首要目的。在对行政规则的法律性质有了明确定位的基础上,行政规则的法律效力、是否是行政法的渊源、法律地位等问题的探讨与界定就更为容易。论文主要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部分,引出要本文要论述的问题。第二部分从“行政立法以外的具有普
法律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是人类在法律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及其法律制度、法律机构和法律设施的总和,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对诉讼法律生活所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