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升县级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它关系到公民对县级政府官员工作的支持和理解程度,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和需求,关系到我国服务型政府的顺利形成和发展。从理论上出发而言,通过学习和吸收国外的新公共服务理论、公共治理理论和公共产品理论,将它们视为本论文的重要的理论基础和依据。尤其在界定县级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的内涵及如何发展县级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务当中,新公共服务理论发挥着极其重大的作用。本文分为四个章节。首先,介绍文章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思路与内容、研究方法与可能创新点。其次,对本文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有:县级政府的内涵、公共文化服务的内涵、县级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的内涵、提升县级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的必要性、提升县级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的理论基础。再次,本文从县级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的现状入手,以湖南省耒阳市为个案,对其出现的一些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耒阳市现状有:耒阳市概况;耒阳市公共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情况;耒阳市建设的公共文化设施资源状况。其问题包括:公共文化设施资源配置不合理、利用效率低;公共文化服务队伍数量不足、素质偏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需求脱节;公共文化服务制度不健全;公共文化服务法规不完善。耒阳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存在问题的原因有:思想原因——传统观念阻碍;体制原因——旧官僚体制影响;社会原因——公民政治态度冷淡。最后,笔者提出了六点有关提升县级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的对策:提高公民至上意识,贯彻服务人民理念;构建公共文化服务法律体系;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体制;优化县级政府公共文化服务制度;促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资源配置与利用合理化;疏通信息交流渠道,为公民所需谋求利益。只有通过这些途径方可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的需求,方可促进我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发展,方可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