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脑瘫患儿流涎的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263742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流涎(Drooling)是指涎腺分泌增多或吞咽障碍造成的唾液溢出口角的一组综合征,可由多因素引发,不是独立的疾病。流涎是脑性瘫痪(简称脑瘫,Cerebral palsy,CP)患儿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各地文献报道不一致,国外报道为10%~78%,国内报道为25%~35%。流涎的常规治疗方法有口腔运动训练、行为疗法、抗胆碱能药物应用及手术治疗等,但存在疗效有限,或副作用难以耐受等问题。1997年,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neurotoxin type A,BoNT-A)首次注射至腮腺及下颌下腺治疗流涎,并取得了较好疗效。近年来,国外开展了大量肉毒毒素(Botulinum neurotoxin,BoNT)注射治疗流涎的研究,目前,在世界范围内BoNT注射被认为是循证依据最高,不良反应较少的治疗方法。目前国内有关BoNT治疗脑瘫患儿流涎的报道不多,BoNT的使用剂量尚无标准,缺乏BoNT治疗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系统信息。本研究在超声引导下将60U和80U的A型BoNT分别注射入两组患儿的腮腺及下颌下腺,旨在观察60U和80U的不同剂量对脑瘫患儿流涎的疗效及安全性。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60U和80U的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瘫患儿流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纳入56例合并流涎的脑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A组入组患儿为28例,B组入组患儿为28例。在随访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共脱落5例,最终共纳入51例,其中A组24例,B组27例。BoNT-A注射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引导下完成,在超声引导下将BoNT-A注射至患儿的腮腺及下颌下腺,每侧腮腺取2个位点,每个位点注射A型肉毒毒素10U,两侧腮腺共注射BoNT-A40U。每侧下颌下腺取1个点,A组每点注射10U,两侧共注射20U;B组腮腺注射位点和剂量同A组,下颌下腺每点注射20 U,两侧共注射40U。两组注射总剂量分别为:A组60U,B组80U。每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8周、12周、24周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教师分级法(Teacher drooling sizing,TDS)、流涎商数(The Drooling Quotient)和Saxon测试(Saxon test)四个评定指标对患儿的流涎情况进行评估并观察注射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各时间点两组患儿在降低TDS分级评分、VAS评分、流涎商数及Saxon测试(1min流涎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患儿治疗后2周、8周、12周及24周各评估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无严重BoNT-A注射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1.超声引导下60U和80U的BoNT-A注射腮腺及下颌下腺治疗脑瘫患儿流涎安全有效,无严重不良反应;2.BoNT-A注射治疗脑瘫患儿流涎均在2周时效果最佳,8周后疗效随时间延长逐渐减退,24周时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总量为60U和80U的BoNT-A注射治疗脑瘫患儿流涎疗效相当,推荐选择60U作为总注射剂量。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肺腺癌细胞A549的放射增敏效果,探究其是否通过影响Stim和/或Orai蛋白表达来调节细胞内钙库操纵性钙内流(SOCE)机制实现增敏效果,为改善晚期肺癌患者的放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一种二元可调进气道的前体开展了气动特性研究和气动外形方案设计,主要对进气道外压缩段的一、二级压缩面的不同气动外形及其几何参数进行研究,得到几种气动外形下不同几何参数对进气道气动性能的影响规律,根据所得几何参数的影响规律,确定一组几何参数以获得几种气动外形的较优方案,并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不同进气道气动外形方案在宽速域范围内的气动特性。首先,设计得到满足设计状态的可调进气道的对称
基因测序、经济模型MARS等高通量计算应用在现代科学计算中日益重要,但是由于高性能系统本身的特性导致大规模、松耦合类型的应用无法直接在高性能计算平台上执行。同时部署
围绕"人-技术"的分析视角,梳理现有国内外文献中关于风险治理的不同阶段中人与技术关系的论述,并从中外学术对话中寻找国内相关研究的局限与不足,同时对大数据如何更好地应用
研究背景:随着人口结构和疾病谱的变化,中老年人群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大病的易感人群和患病主体。中老年人群身体机能的衰退以及生理功能、社会角色、经济状况
目的:研究血清中骨硬化蛋白水平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1-5期的变化及其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代谢指标、钙磷代谢的相关性,探讨骨硬化
目的:观察姜树民教授经验方剂“温中愈溃方”(智能颗粒剂型)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资料与方法:收集2018年03月至2019年03月期间就诊于姜师门诊的脾胃虚寒型消
本文通过对新西兰东岸IODP317航次获得沉积样品中的生物标志物分析,期望运用多个生物标志物可以追踪中更世晚期新西兰东岸坎特伯雷盆地沉积物的来源,还恢复当地古环境,其中有些生物标志物的比值还可以用于重建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研究中实际从IODP 317航次U1352B站位的MIS 78期样品中提取到的生物标志物包括正构烷烃和甾醇,利用前者得到的参数包括CPI、TAR、ΣT/ΣM、ACL、Paq、AI
超/高超声速进气道内普遍存在多扫掠激波/边界层干扰现象,其将在进气道内诱导产生大尺度的三维流动分离,使当地的低能流堆积,形成局部高热流区,对进气道的气动性能和结构强度
背景垂体腺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肿瘤,其组织学起源于垂体前叶(腺垂体),一般生长缓慢。在临床诊治过程中,侵袭性垂体腺瘤因与周围血管、神经与组织的密切关系,致使其手术治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