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血清中骨硬化蛋白水平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1-5期的变化及其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代谢指标、钙磷代谢的相关性,探讨骨硬化蛋白在临床中作为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hronic kidney disease-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CKD-MBD)早期反应指标的可行性,及其在CKD-MBD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唐山工人医院收治的CKD 1-5期非透析患者115例,另选取唐山工人医院体检健康者2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使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血清钙(calcium,Ca)、血清磷(phosphorus,P)、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使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mmunoreactive parathyroid hormone,i PT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骨硬化蛋白、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5b,TRACP-5b),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检测股骨颈骨密度BMD,根据ALB对测定Ca进行校正,计算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分析对照组及CKD各期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与肾功能、BMD以及骨矿物质代谢指标的关系。结果:1.临床资料组间比较:从CKD2期开始,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其中CKD3期及CKD4期较CKD2期明显升高(P<0.05),CKD5期较CKD4期明显升高(P<0.05)。从CKD3期开始,lg[i PTH]水平明显升高(P<0.05),其中CKD4期较CKD3期明显升高(P<0.05),CKD5期较CKD4期明显升高(P<0.05)。从CKD3期组开始,血清Ca水平明显降低,其中CKD4期较CKD3期明显降低(P<0.05),CKD5期较CKD4期明显降低(P<0.05)。从CKD4期开始,血清P水平明显升高(P<0.05),其中CKD5期较CKD4期明显升高(P<0.05)。从CKD3期开始,股骨颈BMD水平明显降低(P<0.05),其中CKD4期较CKD3期明显降低(P<0.05),CKD5期较CKD4期明显降低(P<0.05)。从CKD4期开始,血清ALP水平明显降低,其中CKD5期较CKD4期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CKD3期开始,血清lg[TRACP-5b]水平明显升高(P<0.05),其中CKD3期、CKD4期和CKD5期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KD患者中,男性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相关分析显示,股骨颈BMD与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呈负相关(P<0.05);4.CKD患者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与血清lg[TRACP-5b]、lg[i PTH]、P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GFR、血清Ca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年龄、BMI、ALP水平无相关性(P<0.05);5.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CKD患者骨硬化蛋白水平与GFR、血清Ca、lg[TRACP-5b]水平密切相关。结论:1.从CKD2期开始,血清中骨硬化蛋白的水平随着肾功能的减退逐步升高,并且其水平变化的出现早于股骨颈BMD、血清ALP、TRACP-5b、Ca、P、i PTH,或可以作为早期反映CKD-MBD的血清学指标。2.CKD1-5期患者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与血清TRACP-5b、P、i PTH正相关,与GFR、血清Ca、股骨颈BMD负相关,提示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参与了CKD-MBD的发生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