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M法Ti-6Al-4V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wei0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子束熔化逐层成型技术(Additive Fabrication via Electron Beam Melting,AM-EBM)是近年快速发展的先进制造技术之一,在医疗、航空航天、化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Ti-6Al-4V ELI医疗(外科植入)用合金粉末为原料,采用电子束熔化逐层成型技术,制备出垂直、平行于成型基板方向和不同直径尺寸的Ti-6Al-4V合金棒材,研究了样品取向、尺寸和热等静压工艺对EBM法Ti-6Al-4V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EBM法制备的Ti-6Al-4V合金显微组织以hcp结构的α相片层为主,片层之间有少量bcc结构的β相,该β相尺寸很小。由于合金凝固时存在较大温度梯度,EBM法制备的Ti-6Al-4V合金中原始β晶粒生长具有方向性,其生长方向均平行于堆积高度方向。柱状原始β晶粒有较为完整的晶界α相。垂直取向的Ti-6Al-4V合金样品生长时,会存在由细小针状α相组成的不稳定生长区。随着距基板距离和样品直径的增加,该不稳定生长区逐渐减少;平行取向的样品α片层组织沿棒材轴向方向比较均匀几乎不存在不稳定生长区。平行取向的合金棒材α相片层厚度要大于相应直径尺寸的垂直取向的棒材;同种取向的样品中α相片层厚度随样品尺寸的减小而减小。原因是熔化层面积不同,凝固时冷却率不用,导致α相片层厚度的差异。垂直取向生长的合金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略高,而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明显高于于平行取向生长的合金,其中断面收缩率的变化更为显著;这种现象主要由α相片层厚度的变化和拉伸轴向相对于原始β晶粒轴线方向的差异所导致。样品尺寸对EBM法制备的Ti-6Al-4V样品力学性能有显著影响。随着样品尺寸的增加,Ti-6Al-4V棒材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减小,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增加。这种趋势在样品尺寸小于4mm时非常明显,当样品尺寸大于4mm后,棒材强度、塑性等指标随尺寸变化很小。垂直取向生长的合金断口形貌为典型的韧窝型穿晶断裂,韧窝较深;平行取向生长的合金断口由韧窝型穿晶断裂和脆性沿晶断裂综合形成,韧窝较浅,局部出现沿晶界发生的层状开裂。与锻态合金相比,EBM法Ti-6Al-4V合金表现出较高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塑性指标差别较小,两种样品均表现出了良好的拉伸塑性。合金经热等静压处理后α相片层厚度较热等静压前有很大程度的长大,室温拉伸测试中,合金热等静压后强度较低,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比热等静压前略高,塑性较好。热等静压对EBM法Ti-6Al-4V合金的缺口敏感性影响很小,热等静压前后EBM法Ti-6Al-4V合金均具有良好的缺口强化效应。合金在热等静压处理前后均有良好的冲击韧性,热等静压处理对EBM法Ti-6Al-4V合金的冲击韧性值没有影响。经热等静压处理后,EBM法Ti-6Al-4V合金的疲劳极限有显著提高,原始试样疲劳强度(107周次)为400MPa,而经热等静压处理后疲劳强度增加至550MPa。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特别是计算机硬件性能的不断提高,人们收集、存储、传输的数据量已经达到海量级。从海量数据中提炼出有用信息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也正是数据挖
对无机类富勒烯 (MS2 )纳米化合物的主要制备方法、过渡金属二硫化物的层状结构特征和电子结构特征、制备过程中硫替代氧的微观机制、层状结构的剥离机制和计算机模拟结果等
<正>目前,重载卡爪缺少专用的增力扳手锁紧重载卡爪夹紧零件,使用普通的扳手锁紧重载卡爪,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为此,我们设计了一套卡爪专用增力扳手。1.结构卡爪专用增力扳
临床上以纯钛或钛合金为材料的牙种植体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天然钛表面的氧化层较薄,在临床上需要较长的愈合时间来获得种植牙的成功,因此需要钛表面改性技术来缩短种植
本文主要针对XH项目幕墙工程的典型幕墙系统——三角形玻璃幕墙系统进行设计分析,采用单元式幕墙系统与框架式幕墙系统相结合的设计思路对其重点与难点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提出
分析辊系更换现状,查找影响辊系更换效率的因素,通过系统性优化辊系更换方案,提升辊系更换效率,大幅缩短换辊时间。
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是以经济和市场手段为核心促进总量减排,具较强灵活性。内蒙古自治区进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不但能促进污染减排,改善环境质量、调整产
苦荞(Fagopyrom Esculentum),又叫鞑靼荞麦,其除了营养成分全面外,还含有禾谷类粮食所没有的生物类黄酮,具有药用特性。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2-苯基色原酮结构的化合物,大量研究
为寻找新型抗真菌活性物质的来源,该研究采用常规真菌分离方法,从药用植物白屈菜的根、茎及叶中共分离得到11株可培养的内生真菌,结合分子生物学与形态学鉴定了其中10株,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