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维生素D(Vitamin D,VD)代谢情况对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的影响。方法:经过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于十堰市国药东风总医院就诊的T2DM患者150名,根据血清25(OH)D3水平分为:VD缺乏组(n=84),VD不足组(n=44),VD充足组(n=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维生素D(Vitamin D,VD)代谢情况对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的影响。方法:经过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于十堰市国药东风总医院就诊的T2DM患者150名,根据血清25(OH)D3水平分为:VD缺乏组(n=84),VD不足组(n=44),VD充足组(n=22),收集其基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身高、体重)及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1c)、VD、CK、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等血生化指标,比较三组间一般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水平。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患者VD与CK的相关性,并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肌酸激酶的影响因素。结果:(1)150名T2DM患者,VD缺乏组84例(56%),VD不足组44例(29.3%),VD充足组22例(14.6%),维生素D缺乏及不足患者共128例(85.3%)。(2)不同性别、年龄、BMI组间维生素D相比较P值均大于0.05,无明显差异。(3)不同性别组及不同年龄组的T2DM患者肌酸激酶与维生素D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超重肥胖组的T2DM患者两者也呈负相关,体重正常组的T2DM患者两者无明显关系。(4)不同维生素D组间糖尿病肾病患病率不同(P<0.05)。(5)不同VD水平组间CK、HbA1c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两组间比较发现维生素D缺乏组CK、HbA1c水平高于维生素D不足组及充足组[CK(U/L):120(84.25,169)vs 80.5(66.75,118.25)、105(75,121.5),HbA1c(%):9.2(7.82,10.97)vs 8.4(7.52,9.95)、7.8(7.27,9.6),P<0.05)]。(6)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VD、BMI、HbA1c是CK的影响因素(β=-0.209、0.198、0.161,P<0.05或P<0.01)。并可得出线性回归方程:Y=-9.357-0.568X1+4.316X2+5.188X3。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共线性诊断VIF值均小于10,回归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自变量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根据ANOVA表可以看出,回归均方=24396.517,残差均方=3244.175,模型F统计值为7.520,显著性P<0.01,说明回归模型通过置信水平为0.05的F检验,认为所拟合的线性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因变量Y和自变量X之间有直线关系。结论:(1)在T2DM患者中维生素D的缺乏或不足极其常见。(2)超重肥胖的T2DM患者维生素D的减少可能引起肌酸激酶的升高,体重正常的T2DM患者维生素D与肌酸激酶无明显相关性。(3)T2DM患者维生素D的缺乏可能会引起肌酸激酶及HbA1c水平的升高。(4)T2DM患者体内维生素D水平的降低可能会增加患糖尿病肾病的风险。(5)肌酸激酶与维生素D、BMI、HbA1c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Y=-9.357-0.568X1+4.316X2+5.188X3,可见肌酸激酶与维生素D、BMI、HbA1c之间分别存在显著的影响关系。
其他文献
目的:统计十堰市太和医院创伤骨科临床中桡骨远端骨折(RDF)的病人,并对比不同手术方式后的腕关节掌屈、背伸、尺偏、桡偏、掌倾角等指标,研究在桡骨远端的手术治疗中使用保留旋前方肌经腕横纹入路(RA)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十堰市太和医院创伤骨科住院患者自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应用保留旋前方肌经腕横纹入路手术治疗24人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并且在术中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手
背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aemorrhagic E.coli,EHEC)是儿童腹泻病的首要原因之一,可造成出血性结肠炎和溶血性尿毒症,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EHEC属于“A/E致病菌”家族,它的毒力依赖于它的三型分泌系统(Type Ⅲ Secretion System,T3SS)。该系统以针尖样结构在宿主细胞的细胞膜上形成通道并分泌效应蛋白到宿主细胞的细胞质中,进而劫持肠上皮细
背景:原发性肝癌目前是世界范围内第六大常见癌症,死亡率高居癌症相关死亡第三位,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肝细胞癌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该病早期常无典型临床表现,一旦出现相关症状,疾病多已进入中晚期。在治疗方面,目前多采用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策略,但总体预后仍不尽人意,5年生存率为仅为5%-30%。因此,积极探索肝细胞癌发病机制,寻找新的肿瘤标志物和治疗方式,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突触融合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环境污染问题加重和电子屏幕终端的使用时间的延长,干眼症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干眼症患者长期饱受眼干、眼痒、视力波动等症状影响,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极大困扰。干眼症是一种慢性病,目前临床上虽然可选的治疗方案较多,但大都以改善症状为主,且疗效无保障。地夸磷索钠是一种泪液促泌剂,近年已被我国批准用于干眼的临床治疗,但其对干眼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尚需进一步证实。目的:观察地夸
背景: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孕妇在怀孕前没有明显血糖代谢异常,在怀孕早期或中期,通过孕检发现血糖升高的一组疾病,目前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稳步上升。如果GDM孕妇在孕期不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对孕妇及胎儿均可造成各种程度的不良影响。因此,一旦被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所有的孕妇均应接受正规的饮食和运动的综合咨询。研究表明,通过饮食、心理教育、运动等的综合管理,既可以不增加孕妇血糖浓度,又可以使孕期
背景: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慢性疼痛,由于其机制复杂,至今难以治疗。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脊髓背角浅层的感觉型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改变可导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神经连接蛋白1(Neuroligin1,NL1)是一种兴奋性突触后膜粘附分子,它可以介导兴奋性突触的活性,从而促进兴奋性神经元的活化。囊泡谷氨酸转运体2(Vglut2)是兴奋性谷氨酸能神经元最常见的标记物。目的:本实验欲研究兴奋性神经元上表达的
目的:构建基于电渗泵的新型高效外泌体分离芯片技术,对提取到的外泌体进行表征验证;利用此技术提取NSCLC患者、肺良性病患者及健康体检者的血浆外泌体,检测分析各组ExoPD-L1的表达差异,探讨其在NSCL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实验纳入对象91例,包括NSCLC患者45例,肺良性病患者16例,健康体检者30例。1.运用纳米孔薄膜,构建基于电渗泵及凝胶电泳微流芯片的一体式外泌体分离芯片;采用该技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合并多重感染的特点,探讨COVID-19合并多重病原体感染的高危因素和伴有基础病的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3月于国药东风总医院隔离病房住院经核酸检测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其中男41例,女42例,根据是否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分为合并感染组(A组)和仅新冠病毒感染组(B组),按是否合并基础病
背景: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我国人均寿命已明显提高,伴随而来的人口老龄化进程也在加剧,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老年人脑卒中也越来越常见。脑卒中严重地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其中,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导致的神经功能缺失、残疾及认知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CSVD发病率高,由其引起的血管源性认知障碍(
目的:1.探讨手术治疗大脑前循环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探讨颈内系统动脉瘤显微夹闭术中临时阻断载瘤动脉的安全时限;3.探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脑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第一部分:回顾性分析比较十堰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01月到2020年08月外科手术治疗的136例大脑前循环动脉瘤病例相关临床资料。收集了与临床结果相关的变量,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吸烟、破裂动脉瘤与未破裂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