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用可远观变色型液压支架立柱压力监测装置的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etaopangp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研究了一种较低成本、良好可靠性、无需电源,尤其可以远距离和多角度观测,适合大规模安装使用的新型液压支架压力监测装置。目前作为综采的关键支护设备,液压支架用来实现煤炭出产和综采设备的推进,整个过程中直接与工作面控顶区顶板相互作用,为采煤提供安全的作业空间。鉴于矿井复杂的工况,为了及时了解顶板来压和支架的支护状态,同时为安全、高效作业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非常有必要对液压支架的工作受载进行监测。目前存在的常规支架压力监测仪器普遍不具备防潮、防水、抗干扰性等优点;用电类监测装置存在电线的布设和维护,这无疑又提高了生产成本;声、电、振动类的传感器还需要对采集的信号进行调解,不能帮助现场的工作人员迅速了解支护状况;最重要的是,目前十分缺乏一种可以远距离、多角度观测的支架压力监测装置。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无需能源供应,安装简单、方便,低成本,可远距离、多角度监测的液压支架压力监测装置。针对矿井压力监测要求,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支架立柱压力监测装置。首先确定监测原理,确定基于各向异性材料在内部应力下的双折射效应和干涉显色现象,并搭建应力—显色光路,确定出用颜色来指示压力的新方法。其次确定监测装置结构,确定其主要由承载管、均载件和显示材料三个组件构成;通过承载管将立柱乳化液的压力转变为其自身的应力和变形,再由均载件将该应力和变形传递至显示材料,从而使显示材料承受内部应力;基于显示材料的应力—显色原理,用矿灯照射显示材料能够显示颜色,通过观察该颜色即可明确承载管所受压力大小。然后分析监测装置灵敏度,利用Pro/E 4.0软件建立三个组件的装配模型,并利用ANSYS14.5软件对该模型进行了0~60 MPa的静压分析,确定不同压力下三个组件的变形和应力,主要确定了显示材料的应力—显色的灵敏度关系。其次确定了监测装置在静态压力和瞬态冲击压力下的位移响应特性,并专门设计了一种监测装置的保护装置;分别在AMESim环境中分析了28,38.5,60 MPa压力下无保护装置时三个组件的位移响应特性和60 MPa瞬态冲击压力下有保护装置时的三个组件的位移响应特性,从而验证了保护装置的功能。最后测定监测装置的观测距离和角度,通过样机测试,确认灵敏度与ANSYS计算结果一致性良好,结果显示监测装置的可靠观测距离为20m内,有效观测角度为120°。
其他文献
红色旅游不断升温,带动了红色旅游目的地特别是革命老区的经济迅猛发展,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战略的落地发展。红色资源相关研究广受关注。针对红色资源与红色旅游资源概念的长期混淆使用这一现状,正式界定红色旅游资源概念内涵,即红色旅游资源可以定义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所遗留的、对人具有旅游吸引力,并能被用于旅游开发的历史遗存和精神文化传统。通过游客视角,引入效用价值理论,界定红色
当前在学生评价中,多元主体参与评价成为一个趋向。本文从多元主体参与学生评价的必然、多元主体的角色分析、多元主体参与学生评价的意义和多元主体参与学生评价的几个应注
<正>奖惩制度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奖惩制度运用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奖惩就教育而言我认为:奖励是对其完成任务,做出成绩及取得成功,做出贡献的
1000 kV特高压交流大跨越的建设在我国尚属首次,没有相关技术规定可供参考。为给今后特高压工程建设提供设计参考,结合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 kV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汉江
共享单车起源荷兰阿姆斯特丹,共享单车发展可以说经历了四代,近几年来,共享经济商业模式不断发展,国内也掀起了新商业模式热潮。随着共享单车规模的扩大,关于共享单车的问题
为推算同塔四回线路跨越建筑物时所需的安全距离,以500 kV同塔四回线路为例,采用CDEGS软件仿真计算线路跨越、邻近不同高度建筑物时建筑物顶部和阳台处的工频电场畸变情况,并
法律用语以严谨精确著称,但是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它在实际应用中不可避免会存在模糊现象。本文主要分析说明法律英语模糊现象的成因及其适用范围。
<正>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
为检验电缆材料是否具有抗水树枝能力,建立抗水树枝材料性能试验手段和评价程序,在同一制造厂分别采用5种不同电缆绝缘料,生产同一绝缘结构的电缆,并制作成90个电缆试样。在
随着智能终端越来越普及,柔性可穿戴电子器件表现出巨大的市场前景。柔性传感器作为可穿戴电子设备的重要组成部件,极大地影响智能设备的结构-功能设计与未来发展。柔性复合材料普遍应用于柔性传感器中,基于裂缝结构的柔性力敏复合材料由于具有超高的灵敏度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常见的基于裂缝结构的应变敏感复合材料能够检测的应变响应范围有限,压力敏感复合材料的功能也具有局限性,极大地限制了其在智能领域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