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μm激光联合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分析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dong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空军总医院泌尿外科自2014年6月至2015年11月,因前列腺增生引起的进行排尿困难症状和/或其并发症而住院,并经检查及检验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行经尿道2μm激光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治疗的患者共93例,经尿道2μm激光前列腺汽化切除术66例,通过分析两种术式术前、术中、术后相关指标,评价经尿道2μm激光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5年11月间就诊于空军总医院泌尿外科,并行经尿道2μm激光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或经尿道2μm激光前列腺汽化切除术患者相关资料,收集其年龄、患病时间、既往史,完善常规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肝脏及肾脏功能测定、PSA水平测定,行泌尿系超声或磁共振检查,手术过程中记录膀胱造瘘、手术时间、术后血常规、肾功能测定、术后并发症记录等,并按照体积进行分组分析,出院后随访3个月。结果:经尿道2μm激光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与经尿道2μm汽化切除术分别共收集到93例及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分别为70.37±7.94岁及70.59±8.98岁,平均病程为5.98±4.66年及5.35±4.02年,PSA水平平均值分别为6.58±11.49 ng/ml及5.62±5.97 ng/ml,前列腺体积分别平均为67.42±42.26 ml及63.39±33.01 ml,术前血红蛋白平均值分别为135.13±12.76 g/L及138.19±11.30g/L,术前血钠平均值分别为142.02±5.44 mmol/L及141.78±3.29 mmol/L,术前血钾平均值分别为4.17±0.42 mmol/L及4.11±0.41 mmol/L,术前IPSS评分平均值分别为26.23±6.83及26.05±6.99,术前QOL评分平均值分别为5.12±0.85及5.14±0.86,术前残余尿量分别为77.44±69.39 ml及80.27±57.92 ml,术前Qmax平均值分别为5.34±2.39 ml/s及4.04±2.95 ml/s。两术式在年龄、病程、PSA、前列腺体积、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术前血钠水平、术前血钾水平、IPSS评分、QOL评分、残余尿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分别平均为93.95±32.78min及101.27±35.02 min,冲洗时间分别平均为1.74±1.15 d及1.57±0.97 d,留置导尿时间平均值分别为6.56±1.20 d及6.48±1.13 d,术后住院时间分别平均为7.35±1.70 d及7.30±1.72 d,两术式在手术时间、冲洗时间、留置导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血红蛋白、术后血钠、术后血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0ml组两术式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尿道2μm激光前列腺汽化切除术组术前与术后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术式随访1月IPSS评分、QOL评分及Qmax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术式均未发生膀胱穿孔、尿道损伤及直肠损伤。经尿道2μm激光联合电切出现闭孔反射36例,术中输血3例,术后输血4例,术后肉眼血尿5例,膀胱刺激征19例,发热5例,急性尿潴留1例,尿失禁1例,膀胱颈挛缩1例;经尿道2μm激光前列腺汽化切除术出现术后输血6例,术后明显肉眼血尿9例,术后膀胱刺激征16例,发热3例。结论:1.经尿道2μm激光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及经尿道2μm激光前列腺汽化切除术均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有效方法;2.经尿道2μm激光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与经尿道2μm激光前列腺汽化切除术相比,在治疗大体积前列腺优势更明显;3.本项研究只是一个单中心的研究,且样本量小,随访时间较短等不足,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其他文献
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有一定体育运动特长的学生进行体育训练,培养竞技能力,使他们的运动才能得以发展和提高的一个专门组织
历史图表是浓缩的历史,相对于文字叙述的历史而言,用图表展现的历史是对客观历史进程更直观、更简明的反映。从近几年的高考看,图表已成为高考文科综合试题的有机组成部分,且分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