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我国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从业者的人口学特点、‘治疗取向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1)采用多级分层方便抽样,对我国六大行政区正在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从业者进行横断面调查。每个行政区抽样不少于200人,抽样比例为省会都市(A层)60%、中等城市(B层)30%、城镇(C层)10%;抽样来自教育、医疗和其他社会心理机构三个从业系统,样本量各占1/3。2)调查工具为自编的《中国心理咨询和治疗从业人员现状调查问卷》,调查项目包括从业者的人口学资料和治疗取向等44个问题,调查方法主要为面对面的现场调查。结果:1)抽样调查1325位,其中1232位完成调查问卷,合格率为93.0%。2)从业者中女性占72.0%;平均年龄为37.01岁,其中<36者占50.9%;平均从业时间为5.82年,其中≤5年者占60.3%。3)从业者中本科学历占53.0%、硕士占28.1%、博士占3.9%,A层硕士和博士学历者比例均显著高于B、C层。半数从业者有心理学背景,相对于另外两层城市,A层心理学背景多,B层医学背景多,C层教育学背景多。4)专职从业者占47.2%,有职业证书者占76.8%。5)培训班和自学为主要的继续教育途径,继续教育平均不足70学时。A层从业者平均学时最长,C层最短;其他社会心理机构最长,医疗系统最短。有督导者占64.1%,其他社会心理机构有督导的比例高于教育和医疗系统。6)从业者首选的十种疗法依次是:认知疗法、精神分析、认知行为疗法(CBT)、行为疗法、当事人中心疗法、整合疗法、一般心理治疗、沙盘疗法、家庭治疗、催眠疗法。7)最常用的十种心理治疗依次是:认知疗法、行为疗法、精神分析、家庭治疗、CBT、当事人中心疗法、沙盘疗法、催眠疗法、整合疗法、森田疗法。8)A、B层从业者、≥31岁、从业≥7年、继续教育≥65学时、专职和有督导者首选精神分析者多;C层、≤30岁、从业≤3年、继续教育≤64学时、无督导者首选认知疗法者多。结论:1)我国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行业的水平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关,发达地区的从业者与中等发达、欠发达地区比较,心理学基础更坚实、学历更高、获得培训和督导的机会更多。2)教育系统、医疗系统和其他社会心理机构的从业人员结构不同,后者从业者专业背景复杂、学历高低不一、职业稳定性低。3)认知疗法、精神分析、CBT、行为疗法是当前我国从业者使用最多、最相信、最想学习的心理疗法。从业者的治疗取向受从业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从业系统、性别、年龄、学历、专业背景、从业时间、是否专职、有无职业证书、有无督导以及继续教育等因素的影响。4)我国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从业者对本土心理疗法还缺乏了解、学习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