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条锈病新抗源L693抗性基因的EST分子标记作图与共线性片段分析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条锈病是由条形柄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 sp. Tritic)引起的世界范围内广泛发生的小麦流行病害。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小麦是最主要的口粮之一,小麦条锈病对我国小麦产量影响尤其大。我国小麦条锈病流行体系更为复杂,条锈菌有越冬区和越夏区,很难从空间和时间上阻断,使得防控工作很难取得成效。诸多学者研究指出,选育抗病品种和发掘新的抗病资源是防治小麦条锈病最有效的途径,不断发现新的抗病基因以应对新突变的毒性小种。历次大的条锈病流行,迫切要求我们多样化主栽品种,不能单一推广某个系列小麦,只能不断丰富抗性基因资源,抗条锈病研究是没有止境的斗争,任重而道远。前期的研究通过SSR分子标记,已经确认抗病新品系L693的抗条锈病基因YrL693(YrYU25)在小麦1B染色体上,并筛选到多对SSR标记,但标记不够多,需要通过其他分子标记技术进一步加密。本研究是以抗病亲本L693与感病亲本L661杂交得到的F2后代和F2:3家系为作图群体。首先查找文献中报道的小麦1B染色体上的EST分子标记,进行多态性筛选,更多的EST标记设计需要从GrainGene网站下载1B染色体上EST资源,设计EST-STS标记,用以多态性筛选。之后用连锁EST引物对应的EST序列与短柄草、水稻、高粱基因组进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确定YrL693基因所在范围在短柄草、水稻、高粱上的共线性片段。具体实验结果如下:1.抗病亲本L693和感病亲本L661杂交得到的F1代抗病,F1代自交得到的F2代出现抗感分离,卡方检验符合3R:1S的分离比;F2:3家系各行也出现抗感分离,经卡方检验符合1R:2H:1S的分离比,由此足以证明L693的抗条锈性是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这个L693的抗性基因暂时命名为YrL693。2.前期工作已经通过SSR标记将YrL693定位在1B染色体上,本研究采用EST分子标记技术进一步加密遗传图谱。经过F2群体基因组DNA的PCR扩增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共得到8对连锁的EST-STS标记:CD77、WE173、WE201、 BE443300、BE518403、BE444094、BE404005和BE405692,在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上的位置分别是:1.186 cM、0.118 cM.1.011 cM、0.758 cM、0.853 cM、0.93cM、 0.948 cM和1.282 cM。其中,BE443300和BE444094分析的基因型呈3:1,其余6对分析的基因型呈1:2:1。3.用筛选到的8对EST-STS引物以及饶和斐报道的共分离EST引物LS36对应的EST序列,与短柄草、水稻、高粱进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发现BE444094、 BE518403、LS36对应在短柄草3号染色体上2.22Mb (Bradi3g2616-Bradi3g27877)、水稻10号染色体上3.49Mb (Os10g0396400-Os10g0456500)和高粱1号染色体上8.12Mb (Sbo1g020230-Sb01g023110)的序列呈共线性。这些共线序列上的基因可为候选基因的分析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正>本刊讯5月7日,笔者在位于四川成都彭州市隆丰镇西北村的某园艺场看到,桂花树下间套种的成片芍药正绽放着美丽迷人的花朵。芍药花与牡丹花外貌酷似,芍药花还被称为继牡丹
期刊
本研究是从抗旱、耐盐植物柽柳中克隆MnSOD基因,构建到酵母表达载体pYES2上,并对其进行酿酒酵母的遗传转化,验证柽柳MnSOD基因的功能。主要实验结果如下: (1) 根据已克隆得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尊重、参与合作、多维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的个性在合作中得以展示、兴趣得以诱发、灵感得以唤起。通过体育教学实习,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谈几点认识。  关键词:体育教学 ;师生 ;互动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逐步深入人心,作为推进体育教学改革的主阵地——体育课堂,日益引起人们的
摘要:历史学科是初中教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学习历史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人文素养和历史意识,能够全面促进学生发展。现阶段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不足之处,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存在问题。笔者从事多面的初中历史教学,多年来积累了一些个人经验,下面针对如何创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初中;历史 ;高效课堂 ;策略以铜为鉴,可以正
1.人类上游结合因子hUBF的 DNA 结合结构域的晶体结构及其与细胞周期调节因子TAF1的相互作用hUBF HMG box 5蛋白结构的核心特点:一个L型的三段阿尔法螺旋花样和简单的上下拓扑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一种小包膜RNA病毒,主要经血液传播,可引起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并常导致慢性进行性肝病,肝硬化(Hepatocellular cirrhosis,HC),甚至肝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提高其光合效率对于揭示光合作用机理、在现有基础上大幅度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水稻(Oryza sativa L.subsp.japonica)品种“中花11”构建的T-DNA插入突变体库为材料,从中筛选Rubisco抗氧化特性与野生型差异较大的突变体,以用于Rubisco抗氧化机理的研究,进而为对Rubisco进行分子改造提供理论依据,最终提高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