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科课程是世界上产生最早、历史最久,应用范围最广的课程形态之一,它处于不断变化、调整和完善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学科课程是课程改革和实践的核心部分,既是诸多课程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生成点,也是课程改革推进的立足点。自20世纪以来,学科课程在实施中日益暴露出诸多弊端,世界范围内的课程理论、实践和几次大的课程改革对此都有广泛的质疑、批判和研究,也力图克服这些弊端。但这并不能否定学科课程存在的价值。在当前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中,一些教育工作者逐渐对学科课程存在的必要性产生了怀疑,忽略甚至放弃了对学科课程的深化研究,这是非常令人担忧的。学科课程有其弊端,它作为背负教育前行的具体形态尚未达成教育理想,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任何的忽视、回避和否定都是不理性的,都只是一种假想。它召唤我们在理性批判中,积极面对学科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努力去改革和推进学科课程,在学科课程的不断突破中提升学科课程的品质,推进课程改革向着教育理想迈进。本研究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对学科课程的内涵和特征进行界定,从社会、学科知识和学生的发展相结合的观点分析了学科课程具有社会适应性、知识流动性、实践性和生成性四个基本特征;其次对相关概念进行理清,分析了学科课程与分科课程、综合课程、经验课程的关系。第二部分通过对学科课程发展历史的梳理,揭示了学科课程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合理性,对一些相关争议的澄清,为学科课程的存在给予了一定的理论阐明。第三部分,对学科课程存在的弊端给予了检讨,同时分析了影响学科课程改进的因素。第四部分,对学科课程改进的策略以及应该遵循的原则做了阐述,指出学科课程的改进从社会、学科知识、学生发展三方面相结合分析了学科课程改进应该遵循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学科课程实施改进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