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新课程改革把“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提出了高中数学课程应提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反映数学的应用价值,开展“数学建模”的学习活动;设立体现数学重要应用的专题课程,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加强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然而,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并不十分重视应用题部分的教学,导致高中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比较薄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较低,从而在数学应用题的学习中存在着许多障碍。为了搞清高中生在学习数学应用题时存在的障碍及其成因,并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笔者提出本课题研究。在高中生数学应用题学习障碍有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高中生数学应用题学习障碍是指智力正常的高中生,在数学应用题的阅读理解、模型构建、计算操作和结果转译等方面存在的显著困难。笔者根据自己近几年的教学经验及与一些老师和个别学生的交流,在查阅大量的材料和对相关材料进行分类、归纳和整理的基础上,设计和编制了数学应用题学生学习情况调查问卷、数学应用题测试卷一和数学应用题测试卷二。随后笔者对所任教学校的部分学生分别实施应用题学习情况问卷调查和应用题测试卷测试。在实施问卷调查后,在认真批阅每份问卷的基础上,对学生在应用题的学习中存在的一些想法和困难,按题目分别进行归纳和整理,然后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接着对学生实施应用题测试卷测试,收齐试卷后,在认真批阅每一份试卷的基础上,结合所测试学生在求解函数模型、平面解析几何模型、数列模型、不等式(组)模型、排列组合模型、概率统计模型几类应用题时所出现的主要错误和遇到的障碍,按应用题模型分别进行归纳和整理,然后再对测试结果分类进行统计和分析。最后,在调查问卷和应用题测试卷数据的归纳、整理、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高中生在学习数学应用题时存在的主要障碍有:情感障碍、数学阅读理解障碍、数学模型构建障碍、计算操作障碍和结果转译障碍。在得出高中生在学习数学应用题时存在的主要障碍后,笔者对各种障碍类型分别进行成因分析。然后在进行成因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分别对应提出了克服高中生数学应用题学习障碍的教学策略主要有:克服情感障碍,增强解题信心;重视阅读理解,提高认知水平;注重语言转换,培养建模能力;重视思维训练,提高运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