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硅光子晶体微腔的类神经元光脉冲输出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nijiushis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光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日趋成熟,使得研发出一种光子神经元成为了可能,光子神经元的各种典型特征与生物神经元十分相似。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生物神经元的性质只要由生物内化学物质决定,而光子神经元则是受光学设备内光源的特性影响。在运算速度上,光子神经元也具有十足的优势,其速度是生物神经元的百万乃至十亿倍,这一惊人的发现是其他人工神经元无法比拟的,还可以实现传统的数字或模拟光计算无法完成的复杂计算任务。针对传统神经元信息处理速度慢等的局限性,逐渐提出将光子处理技术引入到类神经元研究中。由于光子具有高速、高带宽和低能耗和高度并行的特点,因此适合应用于密度大、基于脉冲的超快处理网络。目前的光学神经元也面临着一些问题,特别是集成度低、功耗高、与CMOS集成工艺所需的硅材料不兼容等问题。而硅和与硅兼容的材料制备的硅光子器件能够产生类似于神经元特性的光子脉冲,并且优于电子类神经网络硬件系统,在将来光子神经网络系统中可能占有重要地位。本论文主要对基于硅光子晶体微腔的类神经元光脉冲输出研究进行了讨论和性能仿真,主要内容可概括如下:(1)对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简要描述,讨论有关人工神经元相关的基础知识以及电子神经元和光子神经元的发展态势。概述了硅基光子学的相关理论基础,并对其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另外引出了光子晶体的基本概况,以及光子晶体微腔的研究背景和最新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基本理论以及相关的数值计算方法进行简单论述。(2)提出了具有高品质因数的硅光子晶体微腔,对其设计原理,理论背景知识,计算方法进行了介绍;描述基于硅光子晶体微腔的COMSOL Multiphysics模拟仿真,对硅基光子晶体微腔的电场和位移场模式、相关参数进行了理论分析,在谐振波长1550.4nm处光子晶体微腔能产生1.76×10~6的高品质因子。其次提出了基于硅光子晶体微腔的脉冲输出的理论模型,在合适的参数设置条件下,通过调节外部的注入光源强度,观察到微腔内较强的电场局域性,从而产生非线性效应。通过自由载流子吸收、热光效应、双光子吸收等非线性的调制,引起机械振荡和自发振荡,使得微腔中输出类神经元光脉冲。(3)首先介绍了硅光子微腔芯片的具体制备流程,以SOI为制备平台,制备出硅光子晶体微腔芯片。该芯片的尺寸约20μm,在谐振波长为1572.8nm处品质因数为54300,亚波长的模式体积为0.051(λ/nair)~3。芯片的制备为接下来的基于硅光子晶体微腔的类神经元光脉冲输出研究提供了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硅光子晶体微腔的脉冲神经元输出系统的方案:该方案的基本原理是在硅基光子晶体微腔结构中通过微机械谐振器的调制作用,使系统最终输出对应的类神经元光脉冲。我们证明光脉冲具有神经脉冲的所有典型特征,包括四个阶段:激发态,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Ⅰ)和相对不应期(Ⅱ).。尖峰脉冲宽度只有大约4ns,比典型的生物神经元脉冲快一百万倍。与传统的神经元方案相比,我们的光学微腔芯片尺寸已达到约20μm,是非常快速的处理网络。特别是在硅材料上类神经元脉冲的实现,具有与CMOS工艺的自然兼容性以及良好的集成可扩展性。
其他文献
柑橘黄龙病(Huanglongbing,HLB)是世界柑橘产业最具毁灭性的病害,目前已经对50多个国家和地区柑橘产业造成了严重危害。其主要致病菌为韧皮部杆菌属难培养细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CLas)。目前,柑橘产业上尚未发现抗病种质资源,寄主响应黄龙病菌危害的机制依然不清楚,致使柑橘黄龙病防控技术和抗病育种研究进展十分缓慢。植物系统获得性抗性(S
在新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稳步推进的大背景下,如何让学生进行自主且高效的学习依旧是教育教学实践的关注重点。在化学学习中,如何提高化学学习效率一直以来都是化学教育学家们研究的重点。以往研究表明,基于认知负荷理论下的样例学习是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并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方式之一。样例学习在化学教学和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综合国内外已有文献的相关研究,本研究基于认知负荷理论和自我解释效应,从认知心理学
仲裁员在决定仲裁的程序问题和实体问题方面具有高度的自由裁量权,为防止仲裁员滥用职权,从仲裁程序的设计层面上保证仲裁员公正裁决案件,不仅可以有效消除仲裁当事人合理怀疑仲裁员在案件的裁决过程中具有偏向性的思想疑虑,而且在保障仲裁程序和实体公正及促进仲裁机构的国际化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金砖国家之间的合作日益加深,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经贸纠纷,相较于诉讼而言,国际商事仲裁由于自身具有高度的意思自治、程序的
柑橘黄龙病是柑橘生产中最具毁灭性的病害之一,是制约我国柑橘产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该病病原为韧皮部杆菌亚洲种(“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CLas),主要的昆虫介体为亚洲柑橘木虱。目前,我国四条优势柑橘产业带中仅有长江上中游甜橙带和湘西-鄂西宽皮柑橘带尚未发生流行柑橘黄龙病,但面临严重威胁。当前柑橘黄龙病和木虱均已扩散至金沙江中下段,距离长江上中游甜
颓废常常反映出一种强烈的活力和分裂感,它包括逃离生命的矛盾苦难、精神的苍凉、时间的毁灭、生存的局限和内在的死亡意识。小说中的戏剧张力被还原为一些原始的本能冲突,边界的消融或损坏绝对不是破坏一件事物的唯一方式,但无论是主动破坏还是被动破坏,都有一种边界消融的感觉。因为冲突感是非常强烈的,所以颓废本身就是一种对抗,也是一个净化欲望的过程。现代文学蕴含着巨大的主观压力,一切客观精神都会走向自我表征。人们
国家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已成为国家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而科普就是以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为目标。电视作为目前最常用的大众媒体之一,仍然是公众获取科普知识的主要渠道,所以科普类电视节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当今科技迅速发展,公众对科普电视节目的要求也逐渐增加,目前兴起的实验类科普电视节目能够在轻松愉悦的互动环境中,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实现科普节目的育人功能。节目中的科学内容、现场的实验过程充分体
沃柑由“坦普尔”桔橙和“丹西”红桔杂交得到,表现出高糖低酸、晚熟、丰产优质等特点,但其种子数较多,一定程度上影响消费者口感和市场接受度。为改良沃柑种子数多的缺点,国家果树种质重庆柑橘圃利用γ辐射获得的沃柑少核突变体“渝沃无核”,其种子数量大幅减少。另外以色列也利用辐射诱变获得过无核沃柑,不仅种子数量大为减少,但同时也出现座果率低、易产生大小不整齐果实的问题。本研究拟通过比较沃柑及其少核/无核沃柑突
家蚕(Bombyx mori)作为鳞翅目昆虫的代表,是由野桑蚕经过五千年的人工选择完全驯化而来。由于其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蚕丝制品需求,迫切需要对家蚕进行育种和研究。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通过挖掘大量的遗传信息,进行定向育种的分子育种策略为家蚕遗传育种和分子功能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基因组
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属蛛形纲(Arachnida)蜱螨亚纲(Acari)寄螨目(Paratiformes)革螨亚目(Gamasida)植绥螨科(Phytoseiidae),是一类被广泛应用于害虫生物防治的捕食性。目前,田间应用的捕食螨多为敏感品系,需要在释放捕食螨期间,停用或减少使用化学农药,这难免影响其它害虫的防治。鉴于此,本文针对巴氏新小绥螨在生产应用中所面临的实际
在昆虫中,主要依靠触角以及足、中肠、口器等组织进行嗅觉感知。已有报道指出,除气味结合蛋白外,Niemann-Pick type C2(NPC2)蛋白也参与节肢动物气味识别过程。而螨类主要依赖前足I跗节进行嗅觉识别。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是一种常见的小型害虫捕食性天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以巴氏新小绥螨为研究对象,通过PCR技术,克隆获得NPC2基因全长,对其进行三级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