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人生存的异化是不争的事实,海德格尔对此有更深的揭示。通过对诗学思想的研究,作者认为,神秘的东西并非不可接近,而在于我们是否愿意去接近,只要有意愿,就有可能性; 当前美学的无根性及偏颇性是海德格尔诗学产生的原因之一。通过对西方存在历史的深刻洞察,为处于深渊的人寻找一条返乡之路,是海德格尔之思的路径,也是本论文的主要工作。论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论述了海德格尔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对传统美学的批判。海德格尔思想的产生在于其对西方存在历史的深刻洞察, 自希腊哲学以降,存在的意义在西方形而上学的历史中被遮蔽。柏拉图、笛卡儿、康德分别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上巩固了形而上学,而海德格尔认为形而上学的历史只追寻存在者的意义,是存在被遗忘的历史。传统的诗学(美学)思想在主客对立的关系中寻找美与美感、艺术的本质,其根本的失误,就在于执于“在者”而遗忘了在,但由于在者是不断生成的,因此这种追寻也就是无止境的。 第二部分:海德格尔从对艺术作品的分析来寻找艺术的本源,美之为美的根本原因。在艺术作品中,存在者的真理发生,世界建立并完成对大地的制造,世界和大地亲密的对立争执在作品统一体中表现出来。海德格尔所说的真理不同于传统的真理观,传统的真理将真理理解为物与知的符合,而这种“符合论”的真理观,在海德格尔看来根源于把存在者作为出发点,并把其对象化,却没有关注到存在本身,而真理在本质上是“让存在”的自由,是存在之真理(无蔽)的运作和发生,“不真”是真理的本性,是存在之“隐”的一面。存在之真理是“显”、“隐”一体的。而艺术就是真理的自行发生。 第三部分:论述了本源的诗化是如何可能的。艺术乃真理之自行发生、是存在之解蔽,真理之发生是通过诗意创造而发生的,一切艺术本质上皆是诗,诗的本质就是“创建”真理,创建有“赠予、建基、开端”三层含义,但“创建”唯有在保藏中才是现实的。诗的本质必须从语言的本质中得到理解,诗人通过词语并在词语中“创建持存”,开启存在,使存在者进入敞开之境,诗人作为人类和神之间的“半神”,截获来自天空的;肖息,歌唱着美妙的事情,为终有一死的人带来消逝的诸神的踪迹。 第四部分:从语言与存在的同一性分析了大道发而为人言,即思与诗这两种形式。诗人的歌唱建立在语言之道说一存在之生发的基础上,语言与存在是一而二,二而一的。语言也有解蔽与聚集、可说与不可说“两重性”大道(存在)本身 是澄明与遮蔽的原始争执,遮蔽甚至更在先。大道需要“用”人方成其大道,大 道成道离不开人而人需要“被用于大道”方能成人,大道才赋予人以居留之所。 大道之说发而为人言,本真之说有诗与思两种形式。诗乃大道之解蔽,诗的“命 名”令存在者存在,让万物进入敞开。而存在也召唤着思,遮蔽性的思要求我们 持一种根本的生存态度,即“对于物的泰然任之”和“对子神秘的虚怀敞开”。思 与诗是存在的一体运作。只不过诗是解蔽而思是聚集,他们分别体现了存在的 “显”、“隐”特性,二者在根本上是同一的。 第五部分:本真的作诗使人根据神性来度量自身,使人本真的栖居在这片大 地上,并在栖居中保护天地神人的“四重整体”,使命运呜响,迎接伟大开端的到 来。神性是可以接近的,而在天空与大地的婚札到来的历史性瞬间,美在作品中 闪现,所有的一切都进入其本己存在中,一切也都困此而受到庇护。人类通过作 诗(这里的作诗是艺术的一种方式,只不过是更为本源的方式),通过艺术,就能 最终倾听到命运的寂静声音,走在返乡的途中并返回诗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