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留学生汉语拒绝表达的语用水平调查 ——以“请求”场景为中心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ye6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拒绝是最容易引起交际失败的言语行为之一。因此在本文结合了在中国留学的经历,对日本留学生使用汉语中,以“请求”场面为中心的拒绝表达,展开了研究。本文首先以英国学者Brown and Levinson(1987)的礼貌原则理论为基础分别对汉语、日语、汉日拒绝表达的句式、拒绝策略及语用的对比进行了研究。本论文以亲疏,上下关系来分析不同场合时采用的拒绝方式。在进行拒绝表达的研究对比后,从亲疏及上下关系的不同拒绝策略对上海外国语大学HSK高级水平的本科三、四年级的日本留学生和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二年级的研究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的发放。问卷调查做成了2个版本,分别为日本同学版和中国同学版。另外回答问卷调查的日本留学生中选出10名有在中国打工经验并HSK6级以上(HSK200分-263分不等)的日本留学生进行了电话访谈,将访谈内容以6种亲疏、上下关系进行了题目的设计,每种关系设置了2题,共为12题(6道主观原因题、6道客观原因题)。主要以亲疏、上下关系的社会距离关系来考察这些有着在中国打工经历并且HSK6级以上的日本留学生在访谈中是否能良好的表达汉语拒绝表达,并分析出不足之处提出建议。根据调查发现,中国研究生和日本留学生在汉语拒绝表达上,中国同学拒绝亲下关系的妹妹更善于用延期型拒绝,而日本同学对于妹妹更善于用直接拒绝型。对于拒绝疏上关系的顾客,日本同学善用于延期型拒绝,而中国同学更善于回避型拒绝。对于拒绝疏同关系的同学,日本同学善用于直接拒绝型,中国同学善用于回避型拒绝。文章的最后分析日本留学生使用汉语拒绝表达的语用水平的不足之处,根据得出的结论在礼貌原则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习得拒绝表达的语用建议和对教师提出汉语拒绝表达上的教学建议,以期用于提高汉语拒绝表达的语用水平,帮助日本留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其他文献
随着新教传教活动在中国的发展,和世谦也跟随其他德国传教士的脚步,进入中国传教。和世谦从中国的广东入手进行传教,并随着柏林传教会在胶州扎稳根基后,将传教重点北移,和世谦是一位在中国传教时间非常长的德国传教士。和世谦是柏林传教会的重要人物,是19世纪末德国在华重要传教士,也是德国人民和教会在这一时期认识中国和中国人的窗口。和世谦目睹了中日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众多历史事件,创作了很
本文通过对“连平:2020年中国经济能否实现中速增长”模拟会议的汉英交替传译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了汉英交替传译中笔记有效性不足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口译笔记的作用,原则和规范,然后结合自身案例总结出了四大笔记有效性不足的表现:一、专有名词和主项记录不足,二、笔记体系不清晰,三、笔记潦草,辨认困难,四、笔记冗余导致译语冗余。由于笔记有效性不足,译语出现了漏译、误译、冗余等问题。针对案例中出现的四大问题
衔接手段在语篇的建构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术语篇更不例外。本文借助于Coh-Metrix 3.0这一计算机文本分析工具,来对比中美语言学博士论文英文摘要部分的语篇衔接手段差异。本文的理论框架是基于Halliday&Hasan的语篇衔接理论(1976&1985),以及借鉴了张德禄和刘汝山(2003/2018)对衔接手段的分类,并根据最终Coh-Metrix 3.0中可测量的指标,将衔接手段分为显性
布迪厄是当代法国最具国际性影响力的思想大师之一,他尝试系统化地探索社会生活,从而形成了一套影响远大的社会学理论。布迪厄的社会学理论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的二元对立,其理论同时考量了社会的客观结构和个人行为。而其中他所提出的场域这个概念是为关系分析提供了一个框架。模糊性是语言的基本特征之一,在外交话语中,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形象,讲话者会在某些情况下采用模糊语作为一种策略。中国外交部召开
网络购物在线评论信息包含了大量看似无用的评论,该类评论对消费者产品购买态度是否会产生影响尚缺少相关研究。明晰负面无用评论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机理对平台及企业有效管理用户在线评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研究以无用评论信息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法,设置“负面无用评论”“负面有用评论”实验组以及“正面有用评论”对照组,解析负面无用评论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得到结论如下:在正面有用评论集中加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席卷全球,大量社区现场口译不得不转为远程口译,往日被视为小众服务的社区电话口译走入寻常人家。在美国,全球最大的口译公司之一语言服务热线(Language Line Solutions)推出“新冠疫情服务”(“Covid-19 Support”),协助全社会攻克疫情难关。在中国,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联合上海外国语大学组建了市外办在线涉外口译项目组,为上海各区工作人员提供2
在政治新闻语篇中,为了揭示隐含意义和隐藏的意识形态,报道者倾向于使用不同的语言机制,语用预设便是其中之一。具体而言,语用预设是用来传递态度、情感和目的的常见手段之一。在分析新闻语篇的过程中,研究者们过去较多采用批评话语分析作为分析框架,如Fairclough的三维度模型,van Dijk的社会认知方法和Leeuwen的社会行动理论。近期的研究重点聚焦批评话语分析视野下新闻标题中的语用预设功能的探究
本文从学校生活中师生围绕校园价值观和规则的话语实践出发,采用民族志和批判话语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规则和价值观的视觉传达和话语事件为切入点,分析了校园规则与价值观话语是如何被学生解读、内化和协商的。学生在活动中将规则与价值观本土化和再情景化,证明话语内化、解读的过程也是学生接受规训和自我规训的过程,使得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选择将向社会认可的方向发展。规训过程是话语的建设性功能包括文本功能、身份功能和关
在众多文学作品、新媒体内容中,人们引用清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怎一个愁字了得!”并加以改造,形成了一系列“怎一个X了得”结构的语料,该构式的特点以及其中演变的机制与原因,都有待进一步考察。本文首先分析了构式部件的用法,其中,“怎”表否定,强化语气;“一个”在演变过程中逐渐虚化,“了得”可以从古代汉语的意义推出其“不能够结束”的含义。“X”多为双音节且倾向于选用性质形容词或心理动词,该构式在句中可充当句
藏族作家阿来的代表作《尘埃落定》自1998年出版以来,斩获了包括茅盾文学奖在内的诸多文学奖项,2002年经著名翻译家葛浩文和林丽君合作翻译,由美国主流商业出版社Houghton Mifflin Company出版,引起了较为广泛的关注。小说讲述了藏族土司制度消亡的历史,其中包含浓厚的异质文化因素,既彰显着原作艺术价值和独特之处,也是翻译的重难点。要从整体上对《尘埃落定》中异质文化的英译进行考察,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