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好氧生物细胞内、能专一性清除生物体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金属酶,它可以将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歧化为H2O2和O2。 本实验从9株不同的酵母菌中筛选出一株Y12酵母菌,其发酵培养形成的湿菌体量及SOD酶含量均较高。同时研究了影响SOD产生的培养基配方,起始pH值,通气量、培养时间等因素。在优化培养条件下,Y12酵母菌SOD产量达1263u/g湿菌体,较出发菌株提高了1.58倍。此菌株经紫外线诱变,选育出一株高产突变株,其SOD含量高于诱变前菌株约1.5倍。且该菌株的遗传特性较稳定,经连续或放置传代后,仍保持其产酶能力。 本实验还通过对6种不同破壁方法的比较,研究了一种从酵母菌中破壁抽提SOD的方法—珠磨法。与其它方法如冻融法、甲苯法和乙醇-氯仿法相比,酶活力分别提高了1.36倍、1.70倍和4.97倍。且这种方法不需复杂设备,操作简单,成本低。 Y12酵母菌发酵培养后得到的SOD粗酶液,采用硫铵盐析、丙酮沉淀、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和QAE-Sephadex A-50离子交换两步柱层析,分离得到酵母SOD,该酶属Cu, Zn-SOD,比活力为1073.5 u/mg,活力回收率为54.1%,紫外吸收峰在257.2nm,分子量为32456dal,亚基分子量为16227dal。与文献中报道的动物血红细胞Cu, Zn-SOD基本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