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在中年及老年群体当中广泛发生,大多数患者都有受累肢节的异常不适及活动障碍,目前临床上还没有针对这种疾患的特异防治手段。本课题研究的主旨是观察电针对KOA患者治疗前后IL-8、MCP-1的水平变化,并对实验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初步探究电针治疗KOA的抗炎镇痛原理,为其在临床上有效地诊治KOA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2月在武汉市中西结合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共39例,并都满足膝骨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所有患者采用电针疗法治疗(选取患膝的梁丘穴、犊鼻穴、血海穴、内膝眼穴),每日电针治疗1次,每次刺激30 min,连续6次为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后停止治疗1天,接连持续两个周期。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后的VAS疼痛评分、弥漫性伤害抑制性控制(DNIC)功能、ES情绪评分、IL-8、MCP-1等含量进行评估;并使用SPSSl7.0数据软件对以上实验指标进行处理分析。结果:(1)治疗前后VAS、DNIC功能、ES情绪评分:电针治疗2个疗程后,患者VAS疼痛积分比1个疗程前的评分有所下降(P<0.01);患者DNIC功能远远超过2个疗程前的功能评分(P<0.01);ES情绪评分明显降低,说明电针对患者的情绪影响前后差别很大(P<0.01)。(2)血清标志物的比较:治疗2个周期后,KOA患者体内的IL-8、MCP-1含量均相较于治疗前大量减少(P<0.01),说明电针可以刺激机体从而降低患者血清中的IL-8、MCP-1含量。结论:(1)电针疗法能改善KOA疾病的DNIC功能,缓解KOA患者的疼痛、不良情绪等临床症状。(2)电针能够抑制并降低KOA患者血清中IL-8、MCP-1的含量,表明电针对KOA的治疗原理可能有IL-8、MCP-1的参与,它们的水平变化可能被电针调节以治疗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