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廷筠是明末中国第一代儒家基督徒,与徐光启、李之藻一起被称为基督教"三柱石"。受到晚明社会现实与东林学风的影响,杨氏对地方实务及道德实学极为关注。同时,由于注重个人的生命体验并对人生的终极价值抱有疑惑,他一直试图从宗教中寻找答案,曾皈依佛教并积极支持佛教事业的发展。因此,当基督教以顺应儒学的"实学"面貌出现,并同时带来了对人生归宿的答案时,便很快赢得了杨氏的认可,使他选择受洗入教。入教后的杨廷筠一直致力于基督教义理的阐发,形成了一整套知识系统。该系统以灵魂观为核心,在信仰天主的基础之上,树立起通过灵魂的拯救通达天堂的愿望,同时,还包含了有关基督奥秘的几乎所有重要内容,如降生成人、三位一体等等,展示出杨氏对西学的开放与包容。杨氏思想当中的每一个宗教概念都和儒学进行了融合,他不断尝试以儒耶相互发明,并通过批判佛教对理论当中的儒耶部分进行了加强,因此,其理论总体呈现出一种"儒耶互证"的面貌。除此之外,杨廷筠亦将其所倡导的"实学"落到了实处,他严格遵守基督教戒律,并将宗教修炼与儒家的心性修养相结合,以期通过切实的工夫实现道德的落实并获得通迗天堂的可能。虽然对科学并不擅长,杨氏仍不掩他对科学的关注。他非常肯定徐光启、李之藻对西方科学的学习,而徐氏也确实在杨氏吸纳西学的方式之外开出了另一种互动模式,并在学习西方科技与科学思维的同时,独立摸索到了科学精神的实质。总之,第一代天主徒开放的心态、对科学的重视、以及在杨氏的理论中展示出的个性化(通过宗教个体的形成得以觉醒),颇具有现代性的色彩。也许,这正是中国现代性的萌芽之所在。而他以个体性学说与儒家主体性哲学相结合的特异方式,又为当前儒学与西方文化的融合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