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纺织品印染主要是用水作为媒介的湿法技术,制造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印染废水。印染废水中含有氮、磷、硫化物、重金属、表面活性剂以及碱度等污染物质,若处理不当,既给水环境带来安全隐患,也可加剧我国水资源供给的困难。为保证纺织印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印染废水治理技术呈现出新的变化,因此原有印染废水处理站需要进行相应的优化改造。本课题将山东某家纺有限公司印染废水处理站优化改造工程作为案例,对当前国内外印染废水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纺织品印染主要是用水作为媒介的湿法技术,制造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印染废水。印染废水中含有氮、磷、硫化物、重金属、表面活性剂以及碱度等污染物质,若处理不当,既给水环境带来安全隐患,也可加剧我国水资源供给的困难。为保证纺织印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印染废水治理技术呈现出新的变化,因此原有印染废水处理站需要进行相应的优化改造。本课题将山东某家纺有限公司印染废水处理站优化改造工程作为案例,对当前国内外印染废水处理工艺进行研究,并用经济、节能、可持续发展等理念,针对企业的用水及排水水质特点,通过方案比选,找出适用于本公司印染废水处理站运行稳定的废水处理工艺,并进行效益分析。本课题研究具有因地制宜、目标明确等特点,为其他印染废水处理站的建设及改造提供详实的资料与依据。废水处理站改造前为“人工格栅+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气浮”工艺,出水CODcr、BOD5、SS、NH3-N等各污染指标的浓度平均值分别为134.7mg/L、26.1mg/L、50.4mg/L和5.5mg/L,去除率分别为77.6%、87.6%、83.3%、42.5%,出水色度平均值为49.2倍、去除率为80.5%。污水经各工序处理后,除NH3-N外各污染指标的去除率均大于75%,但出水水质仍然难以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Ⅰ级A标准,CODcr、BOD5、SS等各污染指标出水浓度分别高于一级A标准的2.7倍、2.6倍和5.0倍。本次优化改造目的为提升排水水质,依照本次优化改造的要求及废水处理站的实际情况,通过方案比选,选择出一套合理的优化改造方案。改造后采用“机械格栅+混凝沉淀+水解酸化+活性污泥+二沉+气浮”的处理工艺,设计新增初沉池两座,去除大颗粒悬浮物,降低后续处理工艺运行的负荷,减小水力停留时间,提高处理后出水水质;将原有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前三组池体改造为活性污泥池,将第四组池体改造为二沉池,提高了对有机物、氮、磷的去除效果,降低了后续气浮系统的运行负荷,使出水水质更加稳定;并对原有的水解酸化池、气浮系统进行检修,更换水解酸化池的池中填料,将填料更换为PE材质半软性填料。改造后出水CODcr、BOD5、SS、NH3-N等各污染指标的浓度平均值为34.2mg/L、7.6mg/L、8.9mg/L、1.7mg/L,去除率分别为94.3%、95.4%、97.0%和83.2%出水色度平均值为17.4倍、去除率94.2%。各指标出水水质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Ⅰ级A标准。污泥处理工艺中将板框式压滤机更换为叠螺式脱水机,解决了原有板框式压滤机存在的容易堵塞、日常运营维护需求高、运行费用高等问题。山东某家纺有限公司优化改造工程实现了提高排放水质的目的,具有较好的环境生态效益,为类似印染废水处理站处理方式的选取和废水处理站的改造提供了借鉴。
其他文献
近年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我国的建筑领域应用与日俱增,其中的“套筒灌浆连接技术”是其关键环节,连接接头性能的优劣对建筑的整体质量影响颇深。目前仍存在套筒构造不合理、灌浆缺陷、低温灌浆料的选用等问题,连接接头的各种缺陷及选材不当将会导致连接节点的承载力和抵抗变形能力的大幅降低,使装配式结构破坏风险大大增加。本文旨在研究冬期低温条件下的灌浆套筒施工技术,解决在冬期装配式施工中的难点和问题。本文在广泛调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2015年产量达到10.4亿t,通过厌氧发酵把秸秆转化为沼气是实现其资源化利用和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但秸秆的主要成分为难被微生物降解的木质纤维,厌氧发酵时水解酸化缓慢,导致产气周期长、秸秆利用效率低等问题。青贮是秸秆类饲料保存的一种常用方式,通过发酵作用以及所产酸的作用,原料中的纤维结构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从而改善其可降解性和利用率。本文以青贮玉米秸秆为主要原料进行厌氧
在卷烟生产过程中,因为烟丝具有吸湿特性,生产区域的相对湿度对卷烟的质量有重要影响,卷烟厂掺配区车间湿度要求65%±5%,温度要求25℃±2℃。掺配区车间现有的工艺空调是采用蒸汽加湿方式,蒸汽加湿在加湿过程中会引起温度升高,在春夏或夏秋换季季节,需要增加新风或者开启制冷机来降温,而新风的引入会引起湿度下降,无法保证温湿度都在标准范围内,导致车间温湿度波动较大,为了保证温湿度达标,需要开启制冷机,能耗
非遗文化主题公园是地域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尤其注重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表达。目前,国内关于非遗文化主题公园的建设较少,作为承载非遗文化的良好景观载体,非遗文化主题公园大大增强了人们与非遗文化的自然互动和体验。城市文脉是以研究城市的历史发展和地域特征为核心的理论,强调更为有效的传承和表达文化的策略方法。本文旨在研究将城市文脉理论应用于非遗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设计,从而形成城市文脉视野下非遗文化主题公园景观
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能源向清洁化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国家计划天然气打造成主体能源之一,近两年我国天然气每年新增量达到300多亿立方米。由于聚乙烯管道具有的耐腐蚀性强,输送阻力小,在使用过程中大幅降低维护成本,在中低压燃气管道上被泛使用,城镇燃气输配系统中聚乙烯管道比重大幅提升。我国城镇燃气管道技术经过近30年的高速发展,在施工领域对钢管焊接质量控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无损检测
“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自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农业现代化发展作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作为有效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可以通过提升整合土地资源,提高土地流转效率,实现农业特色化,产业化发展等方式切实的解决农民困难,实现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正在逐渐成为国家解决“三农”
随着分布式发电技术的日益提高,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大量接入配电网中,使得配电网由单电源、单向流动的运行方式转变为多源、双向流动的运行方式。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不可避免的影响原配电网的结构,造成难以调节电压、孤岛运行、低电压穿越等问题,并影响配电网原有继电保护装置的正常运行。为此,针对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各类故障,本文分析了基于分区纵联和三级保护配合的配电网保
文化遗址是人类世代生活痕迹的见证,凝聚各个历史时期劳动智慧结晶。文物和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从城市的根源来探寻发展方向作为正确导向,遗址的存在为这个探寻过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遗址作为城市文化价值的原动力,是城市社会发展的底蕴和文化交流的桥梁。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大型项目正在破坏遗址赖以生存的空间,大规模的城市重建项目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向城区涌入,造成城市规划居住人口与现状中小学校比例失调,学校缺口严重,城市整体规划中待建设的中小学数量巨大,这就要求中小学的建设周期较以往更短,压力更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装配式建造技术迅速发展,应用范围也从单一的住宅发展至功能空间更为复杂的公共建筑。在中小学教学建筑中应用装配式建造技术,可以解决现有的教育资源紧缺问题,对装配式中小学教学建筑进行研究有着迫切
体外预应力加固方法是一种主动加固方法,它可以提高结构构件抗弯、抗剪承载能力,减少结构构件正常使用中的变形及裂缝宽度,可以应用于处于高应力、应变状态且难以卸荷的结构构件。体外预应力结构因为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桥梁、建筑结构等领域,尤其适用于大跨度结构构件,目前,体外预应力的研究多是参考无粘结预应力结构的研究成果,对构件二次效应的影响考虑较少,《建筑结构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规程》及《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